《爱迪生救妈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二)智能目标
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
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有责任心的孩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并通过朗读领会爱迪生的聪明。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本课教学重点是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难点是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并通过朗读领会爱迪生的聪明。
四、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采用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交流、角色体验等,始终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五. 学法:
教学时我采用疑问引导、讲解、小组讨论探究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开始,先让学生说说电灯是谁发明的,接着出示爱迪生挂图,问:谁知道这个人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对爱迪生都有哪些了解呢?快把你收集的信息说说吧!然后学生交流对爱迪生的了解,最后老师谈话:爱迪生非常多不起,他的一生约有一千多项发明,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小时候还想过办法救妈妈呢?你想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救妈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0课《爱迪生救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增加学生的体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组内交流,互相指认含生字的词语,纠正读音,并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老师开展识字游戏,让学生认读加深印象。最后指导读课文:先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情况;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最后再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三)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老师过渡引入: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有什么习惯?(爱动脑)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2.学习2、3 自然段。
(1)默读2、3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直打滚”“几十里外”“马上”“来不及”“团团转”等词语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然后从任务的寓言、表情、动作来体会手术的不顺利和大家的焦急,让学生表演“团团转”来理解,有助于对词语的正确理解。
3.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爸爸的看法是什么?医生的看法呢?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理解疑难词语“斥责、委屈、恍然大悟”,引导学生从读中注意医生、爸爸、爱迪生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手术的结果怎样,医生是怎么夸爱迪生的?进一步感悟爱迪生的聪明才智。
(四)拓展。
康复后的妈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会对爱迪生说些什么?你想对爱迪生说些什么?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体会人物品质,使课文内容得以升华。)
(五)作业。
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做做镜子聚光的实验。
(设计意图:目的是进行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积累。)
板书设计
30 爱迪生救妈妈吗
镜子聚光 救妈妈
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