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以一个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讲述,深深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9生字,会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宇宙奥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难点是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教法:
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情感朗读等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少讲多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
五、学法: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主要采用“勾画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分角色朗读表演法”等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出示星空图,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夜空,再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再次领略夜空的美丽,并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夜空的美。最后老师谈话(在这美丽的星空下,有个孩子特别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观察夜空图,启发性谈话,拉近与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先让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要求,难读的多读几遍。再检查自学情况,先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认读词语,再去掉熟字,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最后指名分段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巩固认读生字,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为学习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在本环节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
课文第一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张衡怎样数星星。学习时,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画出小时候的张衡是怎么数星星的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体会张衡数星星的认真,耐心,不怕累,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读的训练中,我将采取“范读、指名读、齐读” 等多种形式,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先指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感悟张衡执着认真观察的品质。从一个“又”字,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做;从“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你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读出张衡的发现,读出成就感,感悟说明张衡已注意到了星星运行的规律,这都是他长期观察的成果。然后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含义,感悟人物品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爷爷用一段很长的话,向张衡介绍了跟星星有关的天文知识,对这一段的学习,先让学生默读,画出爷爷告诉张衡的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把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天文知识,拓展了视野,又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生先谈学习的收获,在学生谈完后,老师小结:正因为张衡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认真、刻苦钻研,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学习张衡不懈努力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而努力奋斗。最后推荐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四)指导书写。
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书写规范美观的方法。老师重点指导下书写易错、不容易写好的字,让学生认真看教师的范写,再由生独立书写,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写字的方法,培养自主写字的能力和习惯。)
板书设计
29 数星星的孩子
仔细观察 刻苦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