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目标
通过丑小鸭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难点是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
四、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确定采用“创设情境法”、“ 朗读感悟法、” “多媒体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丑小鸭的可怜与不幸,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学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主体作用。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出示小鸭子的可爱图片,说说自己看到的小鸭子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老师谈话:这是一只可爱漂亮的小鸭子。老师在前面加上一个丑字,你还喜欢它吗?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然后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对文本的兴趣,质疑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二(二)初读全文,自主识字。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朗读,并出示自学提示: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目的是让孩子学有目标,读后检查自学情况。首先认读带拼音词语,进行正音,使字词教学扎实有效;然后去掉拼音认读;再去掉熟字认读,交流识字方法,最后生字回文,检查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让孩子学有目标,读后检查自学情况。)
(三)品读课文,多元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认识丑小鸭。
在本段的教学中,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哪句话描写了丑小鸭的样子?学习作者对丑小鸭外貌的描写,积累词汇。练习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说话。进行感情朗读,体会小鸭的丑。
2.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感受丑小鸭在家中的不幸,抓住“欺负”一词,感受丑小鸭的可怜与孤单。然后播放丑小鸭被哥哥姐姐欺负的画面,再次感受丑小鸭的不幸。让学生带着同情、心疼再读第3 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用“丑小鸭在外面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会品析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体会丑小鸭的可怜与无助,然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是艰难度日的画面,再次感受丑小鸭的可怜。
第五六自然段:略讲,只进行朗读指导。
学习第七自然段:侧重朗读能力的训练。引导抓住描写天鹅外貌的词句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积累词汇,指导学生读出惊喜、激动的语气,培养朗读能力。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巧妙地引入了《天鹅湖》的音乐,带着学生表演读(配乐示范读)。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又紧扣文本,起到了课中休息的作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既浑然一体,又各有侧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接着进行好书推荐,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板书设计
28丑小鸭
在家里 孤单
在外面 讥笑 追赶 冻僵
变成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