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25玲玲的画

 《玲玲的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遇事先不要着急,要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难点是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法:

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情感朗读等方法,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法:

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想,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新课开始,教师谈话:孩子们,你平时喜欢画画吗?在画画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情?(学生畅所欲言)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一起读读她的故事吧。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氛围中,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同桌互读生字,正音。然后指名认读,领读生字,小组合作探讨识字方法,再全班交流识字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读、掌握生字。在写字环节,出示“我会写”的生字,观察字形、结构,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重点指导“糟”字的笔顺和写法,剩余的生字比较简单,让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老师对写字困难的学生做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记忆字形,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识记生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识字方法,生字的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汉字的造字规律。)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学习学习1-8自然段。让学生默读1-8自然段,把描写玲玲情感变化的词语做上记号,并想象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引导学生概括出玲玲情感变化的词语:满意一着急一满意地笑。结合句子“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理解“端详”,你体会到什么,指导读出玲玲的高兴与满意。“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哇地哭了起来。”指导读出玲玲着急的心情。“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电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在想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懒洋洋”什么意思?玲玲在谁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的?指名读爸爸的话,分角色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2.理解玲玲爸爸的话。

教师出示第9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理解“这里的好事、坏事分别指什么?怎样才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从爸爸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反复齐读、指名读,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这一环节,根据课后“泡泡语”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满意一着急一满意地笑了

坏事(动脑筋)好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玲玲的情感和爸爸讲的道理,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