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最大的“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在朗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字所传达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难点是了解“书”中的内容,培养探索身边科学的精神,激发爱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法和朗读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
五. 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新课开始,老师问:小朋友,你都读过哪些书呢?()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从来都没读过的最大的书。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围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在这个环节,首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然后让学生边认读生字边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让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写字,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出示难写的字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轻松愉悦的而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分三步完成。
1.问中读。“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引导学生知道最大的“书”不是书,而是岩石。
2.读中学。
因为川川好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形状就像册厚厚的书,指导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让学生明白岩石上的字就是雨痕、波痕、矿物,指导读出叔叔的自豪与知识丰富。“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为了让学生了解“书”上有树叶、贝壳和小鱼这些化石,出示图片,加深理解。然后进行形式多样的读,如“伙伴对读”“老师引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来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兴趣。。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让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川川的好学、好问。
(四)作业布置
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阅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
(设计意图:拓展作业,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板书设计
19 最大的“书”
有字 有画
有知识 有作用
在教学中,注重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