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18雷雨

 《雷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雷雨》一课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三)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难点是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教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和想象法,创设情境,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

 学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先用课件出示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脾气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泪珠伴着下。(打一自然现象)让学生猜出谜底。然后交流雷雨时的景象。老师引入:雷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18课《雷雨》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猜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豪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然后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带拼音生字,去掉拼音认读,再交流识字方法,找出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最后自由读课文,对照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画的内容,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二幅图画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这一环节是重点,主要分一下几步完成。

1.课件出示雷雨前的景象。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抓住“黑沉沉””压下来。” 体会雷雨前的压抑、烦闷的,并指导读出这种感受。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感受雷雨前天气闷热,“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体会风来得快,刮得猛,“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体会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最后指导朗读1~3自然段。

2.默读课文4~6自然段,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指名读读画出的句子。播放课件,感受雨的变化。

3.学习78自然段。学生自由读第78自然段。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

(设计意图: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四)拓展迁移。

学生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而景象。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写的写得这么细致?让学生明白作者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发现更多的奥秘。

(五)指导书写。

 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仔细观察,说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老师重点指导“垂、蜘、彩”,边讲边示范。学生仿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写字是语文课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注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18  雷雨    

乌云 滚风 闪电 雷鸣

中 越下越大

空气清新  太阳出来 彩虹挂在天空  

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