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著名诗人所作,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会读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智能目标

通过感知古诗内容,了解古诗,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难点是边朗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和想象法,创设情境,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

 学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学伊始,播放庐山风光图片,庐山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老师:这就是庐山的云雾和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让学生齐读“瀑布”,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初步了解。

 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本课要求认的字并不多,只有“庐、瀑、炉、疑”四个字,学生自主学习后交流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扫除了文字障碍。)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先引导学生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先让学生读诗感悟,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生紫烟”“挂前川“和文中插图来”感悟诗意和意境,读出意境。然后学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学生感悟“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在分步理解诗意之后让学生想象画面声情并茂的诵读,让诗文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指导学生引读全诗。最后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结合重点词句理解古诗,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反复朗读,读中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本课要写的生字不多,只有 ”炉、银、烟、流”需要进行书写指导。其中“流”字是学生最容易写错的,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首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然后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老师范写,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呢个自护学习的习惯和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17  古诗两首

∕庐山瀑布 李白

∕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绝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智能目标

通过感知古诗内容,了解古诗。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借助诗中的意象,体验诗人写诗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诗句的意思。难点是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和想象法,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体会诗人作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法: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在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伊始,播放课件:草堂门前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老师引入:这就是今天所学古诗描写的情情境。板书课题,相机补充资料,介绍“绝句”是一首旧诗的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称七言绝句,然后补充背景资料,为理解诗句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出示生字,认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然后给这些生字组词。通过范读,出示诗的停顿、节奏,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在这一环节,出示课件,学生朗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在书中画出描写的景物,然后老师点拨理解“鸣”“含”“泊”“千秋雪”“万里船”等词语,了解诗句意思,全班交流,诗中描写了柳树、黄鹂、白鹭、积雪等景物,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欢快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经典的思想感情。

(四)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范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读法,让每个学生入情入境地吟诵中去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五)拓展运用,形成能力。

这一环节,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如《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描写春天的诗,为“古诗朗诵会”做好准备;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画一画这首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搜集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积累语文素材。)

板书设计                 17 古诗两首

绝句  唐(杜甫)

黄鹂  白鹭

翠柳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图文并用,借助图画将古诗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反复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