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雨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充气雨衣》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记叙了一位“小发明家”小林是如何发明充气雨衣的。小林年纪虽小,但他善于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徐徐张开的裙子上得到启发,马上动手做。但是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决了张开的事又出现了收不拢的事。也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他又动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帮助下,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做成了。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遇到问题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并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难点是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
四、 教法:
主要采用“朗读训练法”,以“看”“读”“思”“说”“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讨论、交流、体会、练读,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五、 学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创设情景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下雨时,你需要带什么雨具?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感受?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回答,激发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他是怎样发明的吗?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把学生顺利地带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课件出示生字,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的字隐去,再把剩下的较为难记的字交给学生识记,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最后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音难记的特点,通过用趣味游戏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情况,提高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抓住重点,读懂课文。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样解决的?”然后小组交流充气雨衣发明过程中的难题及如何解决。最后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原因的句子、小林想解决难题的句子和小林做充气雨衣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体验发明过程的感悟和快乐。
()设计意图:以品味朗读强化了发明过程中看、想、做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勤实践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联系生活,拓展实践。
孩子们,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那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 想 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