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故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难点是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 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确定“情境激趣法”、“ 朗读感悟法、” “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
五、学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主体作用。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课件出示最早连在一起的邮票和现代带有齿孔的邮票,让学生观察发现,找出不同之处,并适时揭题:别看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样创设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把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教学。第一步,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检查学生呢过自学情况,。通过范读、领读、小老师读让学生读正确带拼音的词语,再去拼音读词,通过开火车读、打最后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第二步,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朗读情况。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复习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激发其他学生的好胜心。)
(三)立足朗读,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再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学生读完课文以后,老师提出问题:邮票打孔机发明之前和发明之后,人们分别是怎样撕开邮票的?请在课文第1和第4自然段中找一找,画下来。
引导学生抓住“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这句话知道他想用邮票,想拿小刀裁开,可是找不到小刀。再提问“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之后,邮票使用起来又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们快速地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给它换词?同时说说通过这个词知道了什么?抓住“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中“仍然”一词谈谈从中又知道了什么?学生在讨论中,有了打孔机现代邮票用起来非常方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邮票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2、3 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训练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读,从读中去感悟,置身于课文中亲身体验与感受。
(四)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利用课后的“我知道”,引导学生去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并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说说你发现生活中带齿孔的物品。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五)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本环节,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老师范写指导,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板书设计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受到启发 发明邮票打孔机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语文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