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动手做做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勇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难点是使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勇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四、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
五、 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课堂上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上下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想、画、读、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交流过程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老师提问:孩子们,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办?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来自由发言,自由发言,然后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来自由发言,探后老师引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先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本课生字较少,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实践,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教师适当予以点拨。
(设计意图: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品读感悟,深化主题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先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然后抓住伊丽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找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 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朗万志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最后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与文本对话,鼓励他们在空白处写出自已的体会,同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的话,了解科学家这样做的用意,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凡事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
(设计意图:以课文内容为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读,主动探究,朗读感悟,解决难点,突破重点。)
(四)读写结合,积累延伸
在学生读文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把读、思、说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读中思,想好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爸爸、妈吗听,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13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