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11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智能目标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情感目标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感情朗读课文。难点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确定激趣法 朗读感悟法 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

学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主体作用。

 教学程序: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老师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由“傣族”老师引出傣族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板书课题,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自主识字。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检读书情况,重点引导学生识字,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首先出示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降低识字的难度。然后去掉熟字,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巩固所学生字。

(三)细读感悟

理解感悟是学习的关键,老师先提出问题:那么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让学生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接着抓住“四面八方”“赶来”、“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指导学生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总理的欢迎、爱戴。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第五自然段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周总理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然后设置训练点:学习用“ “一边……一边……”说话练习。为了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难忘,让学生反复朗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习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识字巩固,指导书写。

指导写字时,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结构以及注意的问题,老师范写,学生跟老师书空,再仿写练习,最后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让识字教学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