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泉水》是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智能目标
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和美丽可爱。
四、 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识字法和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教学时,采用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场景,让学生感受泉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五、学法:
重视学法指导,阅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合作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
六、 教学程序: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趣。
上课伊始。,孩子们你见过泉水吗?你见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随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的泉水声,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泉水声。老师谈话,引入新课:这美妙的声音就是泉水发出来的,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来的吗?它又要到哪里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习《泉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轻快、美妙的泉水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氛围中,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初读课文时,老师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给学生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老师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意境之中。)
(三)品读文本,感悟真情。
先让学生读第1 自然段,看看泉水从哪里流出来,心情怎样。通过读来体会泉水的高兴与激动。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2至5自然段,思考泉水泉水到了哪里,遇到了谁?他说了什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学生自读后交流汇报。通过回答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遇到了姐姐、杜鹃花、果树和画眉鸟。随后让学生分段朗读,从泉水的话中,体会泉水的特点和泉水带给大家的快乐,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给姐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泉水,泉水让姐姐能够喝上甜甜的泉水,可以让姐姐洗澡、做家务。清澈、明亮的泉水流进山间的平地,给杜鹃花当镜子。泉水流进山坡的果园给果子充足的水分让他们长得更大更甜。清脆、响亮的泉水声可以为画眉鸟伴唱,感受到泉水的无私、大方和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最后引导全班分角色朗读,男生声音洪亮,进行旁白,女生嗓音甜美清脆,读泉水的话,让学习进入了高潮。
(四)想象练说,升华情感
在课文最后,结合最后两个自然段,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说一说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给哪些人带来了快乐?出示句子:泉水还会流到( ),他看见了( )。泉水说:“( )”让学生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在练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处处需要爱,人间处处充满爱。)
(五)回归整体,升华中心
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一处整体回归,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感受泉水在他人需要帮助和温暖时给予的热情和快乐,提问:今天我们和泉水一起去了那么多地方,你喜欢他吗?你眼中的泉水有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再次感受泉水乐于助人的精神。)
板书设计
5 泉水
山腰 姐姐 多
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