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夸父追日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领悟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感受夸父的执着、奉献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点拨法。
学法:读中感悟法。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文题目。
第一步,课件出示图片:中国神话人物的形象,和学生一起回忆读过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第二步,引出课文题目:夸父追日。板书并齐读。
第三步,围绕课题质疑,预设学生会问: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以孩子喜欢的神话故事入手,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然后让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第一步, 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然后出示部分难读的字,学生试读:“手杖、虞渊、伏下身子、渭河、瀚海、颓然、奋力一抛”等词语。
设计意图:阅读时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培养学生了自主读书的能力。三年级,虽然向阅读教学过渡阶段,但字词教学还是占主要成分。
第二步, 再读课文,读后引导学生利用上面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神奇的事?
设计意图:读永远是语文课上的主旋律。在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阶梯式的读训练——一读扫除阅读障碍,二读读出主要内容,让学生每一次亲近文本都有所收获。同时,这两次读书,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材的方法,这在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是非常实用的。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第一步,围绕问题: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展开自读自悟,在学生交流中明白:夸父看到人们生活在黑暗和寒冷的世界里,心里十分难过。然后引导学生把夸父十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接着讨论他要怎么样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抓住“搬” “充满” “光明和温暖”等词读出夸父的这美好愿望。并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黑暗”“寒冷”的反义词。最后,齐读第一段,学生说说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勇敢 向往光明)
第二步,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夸父是怎样追赶太阳的?
这一环节,重点体会“喷”的程度,想象喷火焰带给人的感觉,从而感受夸父不畏艰难,为人类造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学生说说又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第三步,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夸父死后发生了什么事?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夸父是怎样追赶太阳的?”“夸父死后发生了什么事?”展开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从而感悟夸父不怕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
(四)读写结合,内化升华。
以“夸父,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两句话,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追求光和热,锲而不舍。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应在“读写结合”上,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对夸父的自然有话要说,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恩恶心的感受,从而与文本达成了共鸣。
六、说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为什么追?与日逐走 执着
怎么追? 渴欲得饮 奉献
道渴而死 牺牲
有没有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