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地球的1/4。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表面的重力约为地球重力的1/6。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2.精彩片段赏析
师:刚才同学们描绘的月夜真是太美了!月球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呢?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月球的奥秘,直到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美国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多幅图片。)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两名宇航员穿着厚厚的特质太空服在月球上行走。
生:我看到月球表面非常亮,可是它的天空黑沉沉的。
生:我还看到月球上的山跟地球上的山不一样,资料上说这叫环形山。
生:我发现月球上没有动物、植物、人。
生:我看见月球的上空有一个半圆形的蓝色星球,我猜想那是地球。
……
师:到文中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了月球表面的景象?
生:第2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我们眼中那么美的月球原来是如此模样,真是不可思议。你能不能用第2自然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月球上的景象?
生:我认为是“奇异”。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月球上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多奇怪呀!所以我认为是奇异。
师: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异的景象?
生:我知道,我查到一些资料,月球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师: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概括呢?
生:我觉得“荒漠”这个词语也很恰当。
师:怎样才能读出奇异荒凉的感觉呢?试着读一读。
(指名朗读。)
赏析:《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了解月球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认识月球表面的景象。在这个环节上,教师采用的不是简单的读文与讲解,而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月球表面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充分感知月球表面的景象,如对“环形山”的理解等。然后,再通过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月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