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6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类文拓展】

(一)小小发明家

动物在亿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种奇异的构造,特殊的功能和有趣的习性。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从动物身上得到许许多多极其宝贵的启示。人类按照动物的体型结构和特殊功能,创造发明了性能优异的新型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流程,这就是仿生学。

古人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是多么羡慕鱼的本领啊!后来模仿鱼的体形做成船体,仿照鱼的胸鳍和尾鳍,制成双桨和单橹,从此人类就能在水上自由行动了。从鸟的飞行原理,制造了飞机,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飞上天空的愿望。

通过研究狗的鼻子,人类模仿制成了小型、快速、灵敏的自动分析仪——“电子鼻,可以用于化学、食品工业,也可以用于分析矿井、仓库、潜艇和宇宙飞船座舱里的气体成分,还可以用于探矿和作输气管道的检漏。现在还研究成功了电子警犬,可以用来测定毒气,检测染料、漆、酸、氨、苯、瓦斯及新鲜苹果和香蕉的气味,可以测定气体一千万分之一的浓度,其灵敏度已达到了狗鼻的水平,还可以用作侦缉工作。

通过研究鱼的呼吸器官——鳃,人类模仿鱼鳃的结构,用两层硅橡胶薄膜做成了具有鳃的功能的半透明膜,可以作为人在水中呼吸使用的人工鳃。人类还根据鳄鱼排盐的机理,制成了高效的淡化器,可以用于提取或浓集某些分散状态的元素……

苍蝇的眼睛是六千至八千只小眼组成的,叫复眼。人类模仿苍蝇的眼睛,制成了复眼照相机。在人造卫星上装上这种照相机,一次能拍下一千三百二十九张不同的照片,可用于复制电子计算机的特别精细的显微线路。如果用这种照相机进行邮票印刷的制版工作,在一块板上印二十五张邮票,一次拍照就可以制成一块版。而用普通照相机,则要一张一张地拍二十五次。

人类研究了卵生动物的卵壳,薄而坚固,耐压力强。模仿卵壳的外形特点,创造了薄壳结构,省料耐压,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上。

人类通过研究萤火虫等生物发光,正在进一步造出新型的高效人工冷光源。如果能创造出一种象生物放光的物质一样,涂在室内墙壁上,白天能接受光照,贮存能量,夜晚就自然地发出光亮来,那该是多好啊!

(二)我想当发明家

假如我是发明家,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人,为人们好好服务,瞧!那浩浩荡荡的机器人大军已经向我们走了过来,现在我来给你们介绍几位吧!

第一位是我的得意之作,已经为人民卫士”——警察服务多年了,它是十年前服兵役的,它比警察厉害的多。首先看看它的脑袋:呈几何形状,反正什么开关都不影响它思考,它的智商等于二十个逻辑大师,它的红眼睛——-左眼,可以一眼看穿地下有没有地雷,房子里有没有炸弹,箱子里有没有毒品,没有危险物品能逃过。它的蓝眼睛---右眼,也有神奇本领:它能发现人群中的恐怖分子,在劫匪与警察的对抗中,它能精准测算出要从哪个角度爆破,哪个角度突击,要花几个小时的任务,几分钟解决,厉害吧?

现在小孩爱玩一种叫什么反恐精英的游戏,可以啊!它可以在一个恐怖分子及多的地方执行任务,左手持枪,右手指挥警察战斗。也许你会问:它没有防护装置?”“有,它是用不锈钢弹壳做成的,炮弹对它无可奈何,别说子弹了,子弹在它身上一碰就成了废铁。

拆弹是既危险又艰苦的项目,它可以把几吨炸弹运到山上引爆,或者直接把引爆装置的作用毁掉,带回去(用肚子上的箱子装回来)给军事学家研究,爱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反正没用,或者直接把炸药搬回来自己用。

这还不算什么,它居然还会抓逃犯!在监牢里安插个守卫,发现逃跑了,它会以开动一小时八十公里的速度追捕,追到了把他拖回来,并关进囚牢,逃犯一般逃了几次就不逃了,再逃也是白费劲。

第二们位是探矿的矿工,它把手指伸进水里,就能探到几千米或几万米的水下有没有矿物,它又会跳入水中,在矿区里用手挖,再用镐铲把探到的矿装进肚子里,几乎每次执行任务都能捞上几十斤。

第三位是农田卫士,在春天,它用播种器播下种子,秋收时,它能用刀将谷子、高粱等作物收割回来,放进仓库。有虫子和田鼠的农田里,它就把虫子一只只吃掉,虫卵也不留,枯黄的叶子剪掉,有时它还能带蛇和猫头鹰去执行任务,吃掉的虫子转化成电能,供给自己,田鼠就让助手吃掉。

哈哈!怎么样?机器人能为你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呢!

(三)11岁爱迪生卖报纸

因家中贫困,爱迪生11岁便辍学踏入了社会。

小小年纪,能做什么呢?经人介绍,爱迪生做起了在列车上卖报的营生。那是从休伦港开往底特律的列车,列车早上出发,他便早早起来买了当天的报纸,乘上这趟列车一路卖下去。一份报纸5分钱,其中差不多有1分钱的利润。卖得好,一趟下来可以卖出百来份报纸。运气不佳,就只能卖出三四十份。要是这样,可就惨了,多出的报纸只能拿回去生炉子,那可得辛苦好多天才能补上亏空。

于是,爱迪生思考着:为什么有时报纸不一会儿就卖光了,有时却要剩下几十份甚或一半?没多长时间,其中的奥秘还真的被他找到了:时值美国南北战争,凡是报纸上载有战事消息的,其销量就会猛增。

当时的报纸需提前订购,报社为了控制成本,报纸的印刷量是要以这种订购数为基准的。所以,先前订购的份数在取报时是不可随便增加或减少的。可如何提前知道第二天的报纸上是否有战事消息呢?

爱迪生认识一个《底特律自由报》的排字工人,于是他以每天为排字工人免费提供一份新鲜奶酪、浆果或蔬菜为代价,让排字工人提前告诉他第二天报纸的内容。凭着经验,他再判断一下能卖出多少份报纸,然后再决定买进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判断误差率竟小于1%,卖报的收入也开始成倍增加。

一天下午,爱迪生在与一位买主的交谈中得知:当天上午有数以千计的人在夏伊洛战役中被杀。他认定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于是他立刻找到一个自己认识的电信员,许诺日后每天白送他一份报纸,请电信员赶紧拍电报给各火车站,让他们张贴有关简略描述夏伊洛激战的布告。

第二天,火车从休伦港开出后,停靠的每一个小站上都挤满了等着买报纸的人。为了能一睹为快,人们纷纷愿出高价。就这样,5分钱一份的报纸,涨到了2.5,爱迪生订购的1000份报纸被一抢而空。

想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吗?那就以发明家的眼光来看问题,哪怕只是卖报纸。

(四)安武林小时候

小时候,我的家乡很穷,没有地方可以买书。即便有买书的地方,我也没有钱,所以,借书成了我主要的阅读方式。我像一只警觉的猎犬一样,无论大人和孩子,只要我能闻到那股特有的书香味道,我一定会软磨硬泡把人家的书借来不可。因为别人催得紧,所以我看书速度很快,差不多是一目十行,估计我的快速阅读法就是借书养成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同学家里,看到他正坐在苹果树下的小桌子上读书,那是一本发黄的很厚很厚的书。

“什么书,我看看!”不容分说,我就从他的双肘之下将书抽了出来。

同学很不高兴地说:“我正看得带劲呐,是《红日》。很好看。”

我说:“我先看,我看得很快的。”

他说:“不行不行,我也是借来的。再说,我正看到精彩处,不看,难受。”

我说:“我家里正炸麻花,我带你去吃。先借我看吧!”

我这么一说,他就动心了。毕竟,物质的诱惑远远大于精神诱惑,我看他很贪婪地咽了一下口水,喉结那里一动。我们谈妥了,三根麻花换三天先看书的权力。

《红日》这本书,差不多像砖头一样厚。发黄以后,就像发酵的馒头一样,膨胀了许多,就显得更厚了。我不分白天黑夜玩命地看起来了。而那个同学,差不多每天都要问我看了多少页,催命鬼似的。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弟弟睡在一张炕上。电灯的绳子被爷爷接了一根布条,长到可以放在爷爷的枕头边上。爷爷每天晚上负责熄灯,催促和监督我们睡觉。那天夜里,我看得入迷,爷爷说:“快睡,我要关灯了。”我说:“等等,还有几页,马上就好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吧嗒”一声,爷爷把灯关了。屋子里黑乎乎的,我没脱衣服,就钻进了被窝,但是,那看过的故事情节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而故事的发展又牵动着我的神经。我睁着眼睛,注视着窗外的夜色,直到听见爷爷的鼾声,我又悄悄地拉亮了点灯。

“明天还上不上学啊,啊!”突然,爷爷大喝一声,吓得我一哆嗦,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醒的。他的声音很大,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显得格外响亮。

我赶紧又钻进被窝,脱掉衣服,这一次,假装真的要睡的样子。

灯熄灭了。爷爷的鼾声像摩托车发动机的声一样响起来了。

我突然感到腿边有个冰凉的东西,顺手一摸,呀,手电筒。我欣喜若狂,看来可以继续阅读了。

我用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缩作一团,开始看书。我不时要掖掖被角什么的,怕手电筒的光亮暴露我的秘密。但这样的小心,总不能持久,因为故事太迷人,书太好看,所以警惕性就渐渐放松了。

突然,我发现自己的被子被人揭开了,很冷。爷爷哈哈大笑几声说:“你跟我玩捉迷藏呀。”我说:“我睡不着啊。”这一次,爷爷没有生气,而是慈祥而又关切地说:“天都快亮了,你睡一会儿吧。”

啊,天快亮了?可不是吗,窗外天空中的黑色像海水退潮一样慢慢远去。我赶紧丢掉手里的书,合上了眼睛。

多年后,我一直保持着躺在被窝里看书的习惯。看书累了,睡梦会格外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