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回顾·拓展三

回顾·拓展三说课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和感受。

2.引导学生读书后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通过积累不同形式的对联,让学生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4.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语言艺术魅力的文章后的感受与体会。积累不同形式的对联。

难点:从众多的语言材料中获得一定的语言技巧,运用于学习、生活中。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语言机智幽默的小故事。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导入: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自读内容,互谈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课堂,保证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2)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

2.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2.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二)阅读对联,感悟特点

1.出示教材中的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2.导学: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字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与后一句的首字相同。

(三)课外拓展,积累背诵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并感悟特点。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生交流课外搜集的对联。

3.学生读教材中的对联并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并背诵。

(四)展示台上,尽情展示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资料。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五、说教学反思

以交流平台为依托,拓展交流的渠道。交流平台展示的是学生学完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和感受,因为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学生交流起来比较轻松。怎样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艺术性呢?本节课拓展了交流的渠道,课前建议学生搜集一些与“语言艺术”有关的小故事,上课时进行交流。这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交流,不仅扩大了交流范围,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语言艺术”的认识。

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舞台。本节课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启发学生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展示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