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
那年,我游览了“华夏第一奇山”———黄山。秀丽的山峦,奇美的怪石,浩瀚的云海,这些都使我流连忘返。然而最有特色的要算是黄山松了。
初上黄山,我就为黄山松那宏大的气势所折服。那种苍郁连绵、直至天际的非凡气势,岂是寻常景观能比?未入松林,远远就听见阵阵松涛的轰鸣;进入松林,仰视天空,只能从稠密的枝叶间望见斑驳的天宇。
久闻黄山有十大名松,今日始见。无论是枝叶的繁盛,色彩的浓郁,还是姿态的遒劲,根基的盘错,都展示了黄山松独特的美。
刚登上玉屏楼,一眼就望见树干粗壮、枝条繁茂的“迎客松”。它真像个好客的主人,正平伸开它那健壮而热情的手臂,仿佛在笑迎五洲四海的宾客,热情但绝不谄媚。
正当我们在云山雾海中穿行之时,忽见一段长长的松臂自上而下探入云海之中,像在捞取奇珍异宝。这是“探海松”。几百年、上千年过去了,大概什么也没取上来,可它仍在执著地探寻,不断地捞取。
绕过始信峰,远远望见岔路口矗立着一株巨松,虽距之百步远,但我仍望不见它的顶端———笔直、高大、繁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黑虎松”。它像是守山的卫士,虽然严肃,但看不出冷峻。
再往前走,又是两株,不,是一株奇松:它虽有两个树根,相距一米有余,而两株树干却紧紧缠绕在一起,到后来,简直分不出彼此了。这就是相亲相依的“连理松”。
还有那“倒挂松”“蒲团松”“龙爪松”……奇松并列,千姿百态,真是看不够,说不尽,意无穷。
“黄山归来不看松”。是啊,黄山群松的气魄,天下何处能再现?黄山松那生命的活力,又有什么地方的松树能与之相比呢?
我发现了新的流星群
我从小就喜欢看星星,一闪一闪的星星,让我充满好奇和幻想。天空那么近,星星那么明亮,我会一动不动地看上一个小时。
有一天,爸爸带我去奶奶家,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大雨。躲雨的时候,我问爸爸:“今天晚上怎么没有星星呢?”借着这个话题,爸爸给我讲起了太阳系,讲起了九大行星。我听得入了迷,还为当时看不到星星生了一晚上气呢!
从那以后,我对探索太空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常听同学们说,看到流星时许个愿,它会帮你实现这个愿望。我不是那么浪漫的人,但我喜欢流星。我从1998年开始和狮子座流星结缘。当时预测流星雨出现的时间是11月14日至21日。为了等它,我在校园里“驻扎”了整整一个星期。
11月17日晚上,天气十分寒冷。凌晨,我们终于等来了流星雨。这次流星雨的规模相当大,好多女生看到飞落的流星,激动得又蹦又跳,纷纷忙着许愿。我也激动得心怦怦直跳,还没想到要许什么愿,却惊奇地发现北天的流星比较多。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呢?狮子座的流星群应该在南天,流星群的走向也应该是从南往北滑落呀,怎么北天的流星反而多呢?
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决定对狮子座流星雨进行“跟踪”。我到观测站去观测星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观察、记录了五百多颗流星,发现其中有三十六颗流星的路线交聚在一个点上。这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流星群!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我开始搜集国内其他人的流星观测资料,并逐一整理,然后推算流星群的性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其他人的记录上,也有那三十六颗流星交聚在一个点上的证据。
我和北美流星组织的成员在网上交流,我发现了一个新流星群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2001年,我把我的设想、推论过程和观测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国际流星组织的会刊上。经过专家验证,我的结论是正确的。后来,国际流星组织把这个流星群命名为御夫座I流星群。
【关于流星的相关知识】
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原来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人们通常把它赋予美好的愿望,认为看到流星会带给人好的运气。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中国是最早的。《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流星雨时间表:
1月象限仪座流星雨
4月天琴座流星雨
5月宝瓶座Eta流星雨
6月天琴座流星雨
7月宝瓶座Delta流星雨
7-8月摩羯座流星雨
8月英仙座流星雨
10月天龙座流星雨
10-11月猎户座流星雨
11月狮子座流星雨
12月双子座流星雨
12月小熊座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