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小小的书橱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父亲练字。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有一天,献之独自在书房里练字,模仿父亲的笔法接连写了十几个“大”字。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称赞。谁知,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大”字变成了“太”字。

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指着“太”字的一点儿说:“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献之听了,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他想,父亲真了不起,随手点了一点儿,就写得那么好。他又回到父亲的书房,问道:“别人都称赞您的字写得好,您有什么秘诀吗?”王羲之哈哈大笑起来,他抚摩着献之的头说:“秘诀?有。你明天早晨到屋后的小花园去看看吧!”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园里的18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里面。你把这18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亲自教他读书做文章。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寺庙里。他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还经常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再写。但因他在佛经里没有字的空白处写诗,不久就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去,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他都住过。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在田间劳动,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他写《悯农》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咬。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的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关于世界三大图书馆】

一、 美国国会图书馆(2600万册)华盛顿

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United States)建于1800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是美国的四个官方国家图书馆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它保存各类收藏近1亿2千1百万项,超过三分之二的书籍是以多媒体形式存放的。其中包括很多稀有图书、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图、电影胶片和电视片等。

二、俄罗斯国立图书馆(1760万册)莫斯科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第一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拥有2.1亿册/件藏书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该馆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1862年鲁缅采夫博物馆由彼得堡迁往莫斯科,迁入由著名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坐落于克里姆林宫旁的帕什科夫楼。同年,作为该博物馆一部分的莫斯科第一所免费公共图书馆开放,名为莫斯科公共博物馆及鲁缅采夫博物馆图书馆,通常称鲁缅采夫图书馆。该馆当时藏书基础是著名国务活动家鲁缅采夫伯爵丰富的藏书。

三、中国国家图书馆(3119万册)北京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图书馆之一,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