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这时,他的军师孙膑赶紧劝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它空虚的地方。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这样,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情况,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

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他十分赞赏地说:“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人佩服。”

孙膑接着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下埋伏。

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围,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马行至桂陵一带,不防齐军擂鼓鸣金,冲杀出来。魏军始料不及,仓皇抵御,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救。

其实,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或只注意比较显露的因素,而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避实就虚,这样来解决问题可能更为见效。

减灶之计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为大将,率十几万大军攻打韩国。由于韩国不敌魏国,就向齐国求援。

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事,统帅大军前去援救。这次他们仍是用的直接奔袭魏国都城的计谋。

消息传到魏国,庞涓得到国王命令急忙撤兵回国。不过,这次没有像十二年前那样惊慌,庞涓率领一队精兵抢先赶回魏国,准备集中国内兵力与孙膑决一死战,以报上回失利之仇。

孙膑早已成竹在胸,他决定利用魏军轻敌、庞涓骄傲的特点,寻找时机,狠狠打击。为了使他们更轻敌、更骄傲,于是孙膑让田忌下令:全军东撤。庞涓认为齐军胆怯了,便命令魏军紧紧追赶。第一天,追到山坡上,庞涓对齐军住过的营地进行了细心考察,派人对齐军做饭用过的炉灶详细调查,估计齐兵有十万之多。第二天,追赶到一片草地上,只有够五万人用的炉灶了。庞涓以为齐兵胆小,逃散了不少人,心里更加得意。第三天,庞涓只率精锐骑兵追赶齐军,到快要追出魏国国境的时候,他又命人数了数齐军留下来的炉灶,——嗬,只够两万人用了!得意忘形的庞涓命令加速追赶。

傍晚,庞统率军到了马陵道上。那马陵道地势险恶,又长又窄,两边都是山。孙膑早把兵马埋伏在这儿等他呢。魏军刚进马陵道,树林中万箭齐发,喊杀声震耳欲聋,齐军从山上猛扑下来,魏军死伤不计其数。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十万人,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成语故事】

安步当车、不自量力、箪食壶浆、鸡鸣狗盗、滥竽充数、乐极生悲、门庭若市、水深火热、围魏救赵、物以类聚、一鸣惊人、因势利导、狡兔三窟、呆若木鸡、安然无恙、安居乐业、宣王之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