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
人人之间都会有感情。老师和同学们相处久了,就会有师生情;人和人相处久了就会有友情。老师向父母一样和蔼可亲,不辞劳苦的辛勤工作。同学们就像一群“婴儿”,跟老师学习,学习怎样做人,学习知识......
有人问,老师是什么?老师就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就像辛勤的园丁,我们就像那乱长枝叶的小树,老师教育我们,“修剪”我们,让我们长成参天大树。
现在一想,我们已经开学三个月了,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谁教的?是老师。我们上课只有40分钟,但是老师为了不想浪费我们的时间,又想让我们学得多,老师就在课下准备课上需要讲的内容,老师备来备去,就把我们上课要学的重点划了出来,这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老师为了让我们学好,没有说半个“累”字,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好好学习。
我们的和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经常给我们将一些大道理,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学习,让我们做一好学生。我们相处的是间不长,老师与我们相处才3个月,我们一开始沟通也很困难,老师让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的声音很小,老师一叫我去办公室,我就身体发抖,路都走不稳。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我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我就说,一点也不紧张,我们之间没有什么秘密。我们上课都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家庭作业。天天跟我们在一起的老师,穿的是整洁,朴素的衣服,吃的是一般的饭菜,没有什么享受,但是老师仍然把一切奉献给社会。
比如我们的和老师,他有丰富的知识,耐心教导我们,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塞进我们的脑子里。有一次,老师病了,嗓子也哑了,老师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仍然带病给我们上课,而且为了让我们听得清楚,上课声音仍然和洪亮。我们每学会一个知识,做一件好事,老师都会开心地笑;我们每做错一件事情,老师总会安慰我们说“没事,有错就改就是好学生”。真不敢想象我们毕业的大一天会是怎样,希望我们离别的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三年时间真的是太短了,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这一份感情!
【蒙古和蒙古人】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ул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至2013年,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7大的国家;人口非常少,约294万。蒙古国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2016年3月22日,亚洲经济体竞争力排名第25名。
蒙古人种,又称为黄色人种,是历史上人类分类学说中的一种人种。蒙古人种得名于:德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 .迈纳斯( Christoph Meiners)在其“二元人种论”对黄种人的印象首先就想到了“蒙古人”。[1]蒙古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蒙古人的文化习俗】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欢迎。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精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人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