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大禹治水

 |禹|欣欣向荣

【鲧】

[gǔn]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姓姒,字熙,夏后氏。帝颛顼之子。有崇部落的首领。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后因治水失败,被刑罚致死。鲧与欢兜、三苗、共工并称“四罪”。

屈原曾在《离骚》中咏道:“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鲧的失败,并非是他本人的无能,而是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真实写照。更为重要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鲧“堵”的失败教训,也就没有后来大禹“疏”的成功。鲧虽然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为民造福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之举,堪与古希腊神话中盗天火给人类的大神普罗米修斯媲美。鲧不但善于治水,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

【禹】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

舞剧《大禹》

《大禹》是由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冯双白担任总编剧,王舸担任总编导,全剧共分五幕。

该剧以大禹治水为故事主线,运用精巧的舞蹈、经典的音乐、新颖的舞美塑造大禹形象,表现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家国情怀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大禹》共分为五幕:第一幕,鲧(大禹之父)率领众人治水,以堵为主,反被水害。当巫祝以母子生灵投水祭祀,大禹观之大恸,想到自己已经怀孕的妻子女娇和未出世的孩子,立志治水。第二幕,大禹身先士卒,奋力拼搏在治水前线。女娇即将分娩时,大禹赶回家途中恰逢天象骤变,大禹过家门而不入,返身继续与水搏斗。第三幕,女娇病危,大禹梦中回家,而身不得入。大禹动员九州力量,劈山导淮,终获成功。第四幕,经年累月的劳苦,让大禹单腿落下残疾,走出“禹步”。治水成功之时,大禹回到家门,只有儿子启立于门侧,家室空荡,女娇远逝。第五幕,禹会诸侯于涂山脚下,多族统一,抱团取暖,战胜所有困难而获得美好新生……

【欣欣向荣】

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褒义。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近义词:蒸蒸日上 如日方升 方兴未艾 步步高升 朝气蓬勃 百尺竿头

反义词:每况愈下 奄奄一息 死气沉沉

例句: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