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宇宙|信使
【陨石】
陨石(meteorite)也称“陨星”,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因为陨石是外太空的来物,陨石确定真假是需要仪器鉴定真假的,肉眼只有辅助的作用。大多数陨石来自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大体可分为石质陨石、铁质陨石,石铁混合陨石。陨石主要由铁、镍组成。
全世界已收集到4万多块陨石样品,有各种样式的。它们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石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铁陨石(铁镍合金)和石铁陨石(铁和硅酸盐混合物)。
陨星的形状各异,最大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号陨石,最大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 ,重约60吨。中国陨铁石之冠是新疆青河县发现的“银骆驼”,约重28吨。目前中国新疆发现一种熔壳较为完整的黑绿色(俗称黑宝绿)陨石,被认为收藏和研究价值最高。因为至今不清楚它来自哪个星球,既不是火星也不是月球,极有可能是来自外太空150亿光年以上宇宙大爆炸时期产生的星球,所以对于研究宇宙形成很有帮助。
【宇宙】
古代对宇宙的定义,有西汉的《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现代天文学认为,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物质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最大研究对象。解释宇宙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构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宇宙学。时至今日,宇宙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精确科学。
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重子物质构成星系际的“蛛网”。 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信使】
词语解析
1.使臣,使者。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南史·徐文盛传》:“ 文盛深德景 ,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孙中山《中国非北伐不为功》:“信使往返,不绝於道。”
2. 外交信使的简称。指由一国政府派遣而持有特别护照的递送外交邮袋或外交文件的人员。
古希腊神话使者——赫尔墨斯
赫尔墨斯(英语:Hermes)是希腊神话中的商业之神、旅者之神,主要为众神的使者、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宙斯与阿特拉斯之女迈亚的儿子,罗马又称墨丘利。出生在阿耳卡狄亚的一个山洞里,最早是阿耳卡狄亚的神。奥林匹斯统一后,他成为畜牧之神,是宙斯的传旨者和信使。他也被视为行路者的保护神、商人的庇护神、雄辩之神。传说他发明了尺、数和字母。他聪明狡猾,又被视为欺骗之术的创造者,他把诈骗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还是七弦琴的发明者,是希腊各种竞技比赛的庇护神。后来他又与古埃及的智慧神托特混为一体,被认为是魔法的庇护者,他的魔杖可使神与人入睡,也可使他们从梦中苏醒过来。
探测卫星——信使号
信使号(英文缩写:MESSENGER,意译:“水星表面,太空环境,地球化学和广泛探索”)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04年8月3日发射的探测卫星,为了研究水星的环境与特性在2011年进入水星轨道信使号也是水手10号任务之后人类首次探测水星的计划。
“信使号”水星探测飞船于2004年8月3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计划中的耗时6年半、飞行79亿公里的探测远征。美国宇航局(NASA)的“信使”号探测器已经围绕水星运行了近4年,这是一次漫长而收获颇丰的旅行,但该探测器最终将耗尽燃料。2014年5月1日凌晨3点26分,“信使号”以撞击水星的方式,结束其探测使命,在水星北极附近留下一个直径大约15米的撞击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