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南极洲|极昼极夜
【探险】
探险(拼音:tàn xiǎn),汉语词汇,根据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探险” 的定义为: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寻究自然界情况的活动。从其行为定性而言,带有对未知危险程度和风险发生概率的自然环境和现象进行主动寻究、考察的特征,是明知有危险却主动去探究的自我冒险行为。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发自内心的无与伦比的痛快才是探险的真正意义所在。探险,意为从事没有多少人尝试过的活动(任何新的探索总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不管是出于个人的内在追求,还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或者科考的目的,这样一种行为,本身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对人类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始冲动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人类文明更加发达的内在动力。
【南极洲】
南极洲是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四周环绕着南冰洋,外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极洲的土地面积约有1400万平方公里,位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之后,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南极洲冰盖厚度平均达到1.6千米。冰盖覆盖下的是高原和山地,海拔达到2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纬度和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于1820年被俄罗斯探险家拉扎列夫发现。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生效。迄今各国在南极洲已建有60多个观测站和100多个考察基
南极大陆98%的地域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大厚度为4800米,它的淡水储量约占世界总淡水量的90%,在世界总水量中约占2%。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将升高60米,我国东部的经济特区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植物和一两种昆虫。但是,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那里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绵,大海里还有许许多多叫做磷虾的微小生物,磷虾为南极洲众多的鱼类、海鸟、海豹、企鹅以及鲸提供了食物来源。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
【极昼极夜】
所谓极昼,就是太阳终日不落,天空总是亮的;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天空总是黑的。极圈范围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时,便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没有了昼夜更替。昼夜交替出现的时间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改变的,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在极点,昼夜交替的时间各为半年,也就是说,那里白天黑夜交替的时间是整整一年,一年中有半年是连续白天,半年是连续黑夜,那里的一天相当于其他大陆的一年(半年)。
极昼和极夜是只有在南、北极圈内才能看到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当出现极昼时,在一天 24小时内,太阳总是挂在天空;而当出现极夜时,则在一天24小时内见不到太阳的踪迹,四周一片漆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环绕太阳旋转(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焦点上。由于地球总是侧着身子环绕太阳旋转,即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有一个66°33′的夹角,而且这个夹角在地球运行过程中是不变的。这样就造成了地球上的阳光直射点并不是固定不动,而是南北移动的。在一年中的春分和秋分,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都相等。春分以后,阳光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这时,极昼和极夜分别在北极和南极同时出现。直到夏至日时,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整个北极圈内都能看到极昼现象;而整个南极圈内都能看到极夜现象。到冬至日时,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时整个南极圈内都能看到极昼现象,而整个北极圈内都能看到极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