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松鼠

 松鼠|苔藓|松子

【松鼠】

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是中国特有动物。

松鼠一般体形细小,体形可以小至非洲侏儒松鼠的7–10厘米长和约100克重,大至旱獭(土拨鼠)的53–73厘米长,约5–8公斤重。一般体型为体长20~28厘米,尾长15~24厘米,体重300~400克,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松鼠眼大而明亮,耳朵长,耳尖有一束毛,冬季尤其显著。夏毛黑褐色或赤棕色;冬毛灰色,烟灰色或灰褐色,腹毛白色。四肢细长,后肢更长,指、趾端有尖锐的钩爪。尾毛多而蓬松,常朝背部反卷。花鼠属与松鼠属其脸颊内侧有颊囊的构造,能储存很多食物。

 松鼠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多数栖息在寒温带的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区,尤其在山坡或河谷两岸的树林中最多。松鼠喜欢单独在树沿中居住,有的也在树上搭窝。白天善于在树上攀登、跳跃,蓬松的长尾起着平衡的作用。跳跃时用后肢支撑身体,尾巴伸直,一跃可达十多米远。松鼠不冬眠,但在大雪天及特别寒冷的天气,松鼠用干草把洞封起来,抱着毛茸茸的长尾取暖,可以好几天不出洞,天气暖和了再出来觅食。

【苔藓】

苔藓植物,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在全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苔藓植物门包括苔纲、藓纲和角苔纲。苔纲包含至少330属,约8000种苔类植物;藓纲包含近700属,约15000种藓类植物;角苔纲有4属,近100种角苔类植物。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 植物, 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有一定阳光及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一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物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

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喷水多次,(依空气湿度而定)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另外,就是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

苔藓植物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是自然界的拓荒者,能够促使沼泽陆地化,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用作肥料及燃料,还具有土壤酸碱度的指示作用。除此之外,苔藓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有些种类的泥炭藓可做草药,能清热消肿,泥炭酚可治皮肤病。

 【松子】

“松子(饮食)”一般是指“海松子”。海松子又名红松,果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生长于湿润的缓山坡或排水良好的平坦地,多与阔叶树成混交林。分布东北。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树皮灰褐色,鳞状裂开。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黄色,密被茸毛。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棱形,长8~12厘米,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早落。花单性;雄花序圆柱状,生于新枝基部,密集成穗状,呈红黄色;雌花序生于主枝或阅枝的先端,单生或数个集生,有长柄。球果大,卵状长圆形,长9~14厘米,径6~8厘米,初为绿色后变黄褐色;果鳞菱形或鳞状卵形,顶端伸长反曲,有粗毛,各具2粒种子。

松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滑肠通便、润肺止咳等作用。松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每百克松子肉中,含蛋白质16.7克,脂肪63.5克,碳水化合物9.8克以及矿物质钙、磷、铁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松子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常食松子,可以强身健体,特别对老年体弱、腰痛、便秘、眩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均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滋补健身的作用。松子也是大脑的优质营养补充剂,特别适合用脑过度人群食用。松子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增强脑细胞代谢,维护脑细胞功能和神经功能的作用。谷氨酸含量高达16.3%,谷氨酸有很好的健脑作用,可增强记忆力。

松子虽好,也并非人人皆宜。脾虚、腹泻以及多痰患者最好和松子保持距离。由于松子油性较大,且属于高热量食品(每100克的松子可以在体内转换出近700千卡的热量),所以,吃得太多会使体内脂肪增加,每天食用松子的量以20至30克为宜。存放时间长的松子会产生“油哈喇”味,不宜食用。散装的松子最好放在密封的容器里,以防油脂氧化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