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拓展】
(一)鲁迅走进了网络
话说鲁迅穿越到了现在、生在了一个人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医学院学习了几年,发觉现今大家富裕了,可是精神匮乏、感情泛滥、良心缺失,人与人之间只要稍微碰了一下、就是法庭里外张口闭口要钱,做事办事讲关系讲圈子,贪污腐败就像假货水货一样普及到了每一个角落。因此,他决定弃医从文,他想呀,文坛的人有文化有素质,一定是块干净的清幽。因此:用笔名 “令飞”开始了创作。
鲁迅认为:现在的狂人越来越多,于是呀,他就写社会上的狂人,他写了修改,修改了又写,如此反反复复,最后终于写成了《狂人日记》,他再把这篇文章认认真真审核一遍,自己觉得这篇文章达到了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批评,对历史和文化的揭示和扬弃,对人本身存在和人性善恶的多维思考,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他认为: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刻会引起轰动的反响。他想呀,中国散文网读者颇多,因此就用“令飞”这个笔名发表在了中国散文网里。
第二天,鲁迅带着欣喜的心情进入了散文网,他想呀,他的文章到现在的点击率至少也会有几千人吧!当他进入散文网,发现自己的《狂人日记》点击率还不到一百人,里面评语有几个“赞”,有几个“欣赏”,有个读者给他的评语是“枯燥无味、索然无趣”,有个读者给他的评语是“没内容、没思想、没精神、应多学习、希望下次看到你的好作品”。鲁迅带着纳闷的心情认真拜读起了编辑推荐的好文章,鲁迅连续看了七八篇编辑推荐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写爱情、有的写离愁别绪、有的歌颂祖国、有的写山写水,几乎篇篇点击率上千上万,几乎篇篇读者给的评语都是“精彩”“推荐”“喜欢”之类。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文章只是简单或肤浅地图解现实,不过只能供人消遣和休闲,文字漂亮,从文学生命力的缺乏可以看出他们还处在时代和现实的包围中,他们还没有冲进历史和文化的内核。
鲁迅又在散文网发表了《呐喊》,只是次日打开散文网,看见读者也只是廖廖几十人,审核编辑还认为他的文章不健康,有意给予封杀。鲁迅纳闷,就和网络里的一位推荐作者聊天,聊着聊着就问读者点击率高的秘诀,推荐作者告诉他:你写的文章一定要文字华丽,多写爱情的,多写山水情怀的,多写一些大家喜欢的,多写一些反映正能量的事物……这样,编辑才会推荐你的作品,可是这样你还远远不够,你还得必须去赞美其他写手的作品,特别多赞美那些推荐作者的作品,不管这些写手写的作品如何,你只管一个劲儿地赞,这样你的文章点击率才会高,你以后才能成名成家……
鲁迅因此草草就写了一篇《花儿开在爱情里》,鲁迅把文字尽可能的用得优美,尽可能用上“流年”“捻”“氤氲”等字词,虽然鲁迅认为写的有些无病呻吟,有些歇斯底里,但至少也够得上二三流的水平,鲁迅匆匆写完没修改也没斟酌就立刻发表了,发表了之后他给网络里的其他写手写的文章一个劲儿的赞美,直到赞美的他手酸心酸……
鲁迅次日打开散文网,发现自己的《花儿开在爱情里》被编辑推荐,点击率七八千人,读者给的评语几乎都是“赞、精彩、推荐”之类的……
鲁迅了发现网络里的真相,他觉得写文章没意思,过去写文章叫“酸”,现在写文章叫“势”,一点也没意义,因此:他收拾起了自己的行囊,又穿回到了从前。
(二)网络
网线又被拔。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都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台式机要连接网络,一条网线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有句话说,一线连天下,反过来就是没有网线就上不了网,没有网线就无法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无法阅读世界上所有的趣事奇闻。于是没有网线,就好像一个人被困在了远离世界的区域。
然而网线电缆未插在我家可是常见了,如果哪个周末会整天都插着网线,那才叫奇怪,当全体人民都在网上跟网友侃大山,聊趣事的时候,我却只能在电视机前打发时间,那叫一个寂寞。
拔网线,多简单的一个动作,然而就垄断了大千世界的入口。
今天早上,阳光灿灿烂烂的从任务栏里又是呈现那个死图标,只好打开word文档,无聊的敲下几个平时和可爱的字,然后又删除,然后再敲,敲完后又是删除,直到最后不耐烦了,把电脑关掉,重新回到桌前写那些无聊却又要完成的作业。
还有一些对话:
——老妈,我作业除了那些不会做的,全都做完了,可以把网线插上了吧?
——去把碗洗了,把米洗了,然后才可以插,每个人一个小时,如果超过时间,我以后都不会给你玩了。
——哦。[头做小鸡啄米状。]
于是我乖乖的把碗洗了,米也洗的干干净净放在那里了,才可以插网线,一个小时的时间应该是蛮少的,等查完那些资料后也就没什么时间了,所以每周一节的信息课好像异常珍贵,虽然网速慢,但是也比家里很少有插上网线的好。
——老妈什么时候插网线啊?
——等你把作业做完了。不过你别为了插网线就乱写作业!
——啊?哦。
于是我又按照上面的做了,网线才插上。
于是我总是要把作业做完,或者是敲完一篇我认为有灵感的文章,才能把网线插上,然后投稿完了之后,我总是要玩一会儿,然后又是一顿念叨,没有办法,只好把电脑关了,然后进房间无聊。
有时候想想,网线也没有什么,于是没有要求插网线,可是为什么总要在我抱着期望的时候要呈现那个图标。有时候我也会自己关掉电脑,然后乖乖的跑去看看书,或者是预习一下,可是为什么要在我怀着希望的时候没有网线。
或许是父母的压力,或许是他们的封建,或许是我不知道的事情,或许只是那样,没有理由,或许只是为了不要让我染上网瘾。可是现代人用电脑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会的事情,在信息化的世界里,不会电脑就像什么都不会那样,而如果技术高超,一定会被重用的!
或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只是一些梦想。
窗口照进来,我本以为今天会有一个像阳光那样的心情,谁知刚刚一打开电脑,呈现的又是网线电缆没有插好,那个图标,闪闪发光,那个红叉叉,在此时异常刺眼,所有的一切都在那刻跌入谷底,心情本来热乎乎的,突然被浇了一桶冷水,冰凉冰凉的。
于是所有往事都在那一刻决堤,全都冲出了心的阀门,所有的往事本来被埋藏得好好的,可是在这刻突然又被挖掘,于是眼前就浮现了那些景象。
(三)解析网络
网络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给网络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是我们的古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它是近年来才诞生的新生事物,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信息载体。全国有数亿人,世界有数十亿人使用它,利用它。但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讲,真正认识它、了解它的人有多少呢?
鄙人不揣冒昧,在此解析,并以此就教于网友们。
网络是大海。它有容纳百川、包罗万物的胸怀,不论是龙蛇鱼虾、珍珠翡翠,还是残渣余孽、糟粕垃圾,在网络里都有它的栖身之地,都有自由生存的空间。因此,我们不必去苛求它的纯净。
网络是海滩。当我们忧郁、委屈和愤懑的时候,随时可以来这里发泄心中的郁闷,或者做虔诚的忏悔,没有人阻止,也不会妨碍别人,网络会象大海一样接纳,一样倾听你的诉说,甚至还会有网友给你回音,给你同情和支持。
网络是心灵的休闲公园。不管你人在他乡,还是身处闹事,也不管是得志者,还是沦落人,你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独自徜徉其间。可以娱乐,可以谈情说爱,也可以赌博涉黄。总之可以随心所欲,满足你的一切奢望。这里有香花,也有毒草,有珍珠,也有垃圾,有污泥,也有金沙,就看你的撮取和淘法。
网络是展示自我的大众平台。它为加入的人提供平等的展示机会,不歧视,不偏倚,好的可以说,坏的也可以讲,是一个免检免费的出版社,很为公开公平公正,只要你有真才实学、真情实意,真实故事,一定会得到公正的回报。
网络是博物馆和读书馆。在这里可以零代价获取你所需要的知识,这里有百科全书,但有真有假,靠你去识别;有大千世界,也有街谈巷议,靠你去辨别,去提炼接收。
网络也是大染缸。它也染黑诱骗了一大批意志薄弱者,尤其是青少年。使他们荒废学业,浪费青春。因此有人说网络是双刃剑,好用则利人,烂用则伤人。它可以把好人教坏,也可以把坏人教好。网络有真情,也有假意,靠自己去用心体会。
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网络呢?对网络,我们要像对待自然环境一样保护它,利用它,改造它,不可过于放任和放纵;批评它,改进它,但不能全盘否定,一慨排斥;相信它,使用它,但要兼听兼信,不能照单全收。总之是各取所需,适可而止。网友,你以为呢?
我们该如何定义网络呢?可否这样说:网络是一个大众性的综合文化信息载体,是一个未经编审和过滤的大众信息发送平台,是一个真伪并存的图书文化集散地,是一个真假、善恶、美丑并存的信息交流休闲场地,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自由空间。带着功利性目的来会灰心失望,信步游走会偶有所得。网友,你认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