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7课-倍速学习法-万向思维

 【类文拓展】

(一)感恩父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爱情,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毫不犹豫回答: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都是每个人都能深刻领悟的道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一温馨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人们不会,也不愿感恩。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可以说: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而现在我们出门远行,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减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怀着感恩的心,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关爱,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怀有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一个人没有了感恩,心就全部都是空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们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感谢朋友,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我们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我们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我们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我们有生存空间。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常怀感恩的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用感恩的心生活。

(二)父母,孩子人生路上第一盏明灯

期中考试后第三天,儿9岁,三年级,他告之我说,“明天,要开家长会,老师说,必须要带一支笔。”

其实不是家长会,没有往常的通告、总结、家长代表讲话。确切的说,这是一场考试,面对家长的考试,或者是一次调查。

题目简单,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第一题是这样的:“你家有藏书吗?有多少册?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我摸了摸脑袋。

已经有好几年没逛过书店,也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 这些年来,房子倒是宽敞明亮了些,但曾经梦想的书房,却最终泡了汤。家里那些书籍,是刚工作那阵子买的,现在,被遗忘在角落里,满是尘埃。

“随便填个数字罢,现在,谁还正儿八经地坐在书房里看书啊,要想了解信息,电脑、手机里到处都是。”我在心里滴沽着。

没想到紧接着的第二题竟然是:“哪些书是你读完的?你还记得主要内容吗?你和孩子讨论过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吗?”

我的汗一下子掉了下来。                       

这些年来,我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孩子的培养上,没心思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也没有和孩子聊过多少书中的故事。

第三道题:“你陪孩子去过哪些地方,你和孩子一起照过像吗,?”

第四道题:“每周有几天,你能和孩子共进晚餐?能和孩子欢乐时光?”

第五道题:“你能说出孩子的几个同学?你知道孩子最喜欢和最讨厌?”

第六道题:“你埋怨过父母吗?你有不讲原由的责骂过孩子吗?你消极面对工作中的加班吗?”

我努力回忆着,这九年间,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味着,这些年来和儿子互动的频率,我已然汗流浃背。

其实,题目都是和孩子互动的的小细节,我也留意了一下身边的家长,但很多家长,还是被难住了,或者说是被震住了。在这些简单的试题面前,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所担负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呈现出来了。

我终于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换句话说,自己很多时候只在意孩子的成长,而忽视了作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这次考试,真的一下子考进入了我的灵魂深处,让我更明白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幸运的是,这明白还不是太晚。

是的,我们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成长过程的标尺和榜样,就是他人生路上永远亮着的那盏灯。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我们牵着的他的小手往哪个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他的未来,他的明天。

(三)父母爱,一首我无法读懂的诗

当朝霞拽着金黄的薄纱攀上东方,拂过你稚嫩的脸庞,你有过甜蜜的期盼么?当清风低唱轻盈的歌儿漫步田野,挽着你轻盈的脚步,你可曾有过无垠的遐想?

童年,把时间长河里,一些幸福的闸门打开,一些瑰丽的过早的飞出,植入人心。难以忘怀的是躺在青草上仰望,深远的天空,几朵流浪的白云,偶尔的几群雁南飞,和秋千上荡起的无边思绪……

童年的河流,从城开始,到旱城结束。当我走进岁月深处,火车开始奔跑,象当年的母亲一样,在西北大漠里匆匆向南穿行。

关于母亲的记忆,是一个遥远忧伤故事。已无法回想起她的容颜。只知道她作为支边青年,来到新疆并与父亲相识的。

八十年代的边疆,对于整个神州大地的崛起之势来说,还处在一个温补不足的浪尖。那时没有城市,农村之分。无数黄沙漫天的镜头下,边疆各族人民开垦荒漠,建立家园。常听人说,父亲母亲勤劳,朴实,是个“万元户”;所以我一定有过幸福的幼年。只是无法理解,她养育了我四年,不知何故就与父亲离婚,去了繁华的南方,从此没了音讯……

直到有一天晚,父亲对我说,家里,母亲砌的那面墙没有了。我好奇的童心,划下了生命的一道刻痕。

我的“期”,就是从母亲离开后提前进修的。五岁之后的记忆,是家道败落,失的时期,也是我今生无法愈合的伤口。

原来,父亲沉迷赌博,荒废事业,还找了个陌生的女人。失去顶梁柱和叫做“母亲”的那面墙,再繁华的家也会败落坍塌。记不起在梦里,寻觅了母亲多少秋。

九十年代初,父亲因种植,贩卖罂粟进了监狱,被判多年。我散落天涯的家,从此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我唯一的亲人,我的奶奶,也是那个赶走我亲身母亲的奶奶,眼泪纵横的拉我入怀……

走进学校。我是个极端——

这是许多小学老师对我一致的评价。学校里任何事,都开始有我的身影。无论德智体美,还是打架斗殴,我都有一席之地,总是“名列前茅”。我成了学校唯一一个出了事不用请家长,也不用签字的“三好生”。直到我遇见恩师陈灵芝。

这位支边多年的教师,用她多年的人生经历,深深的感染了我那颗叛逆无常的心。生活里和精神上,都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在她潜移默化的感化下,一颗失爱的心灵,渐渐长出阳光和花朵;我这棵被苦难喂养的树苗,经过甘露的浇灌,向爱而生……

直到成年后,我偶然翻开尘封的日记本,看到她写给我的评语:苦难的生活,是一种无形财富和力量……一个人的幼年时期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影响他一辈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要坚定爱的信念,大自然自由的精灵会助你长出灵动的翅膀。

童年的记亿,永不磨灭。当我含泪合上那本心灵日记,我已经走过了13个春秋,长成了一棵能遮风挡雨的大树。我的奶奶,也信仰了13年的基督教,她总是虔诚的教人心存善念,感恩生活。我那离别多年的父亲,还在铁窗前深深忏悔,守望回家的日期……

其实,我已谅解了父母;恩师说,包容也是一种善,一种爱心。我也一直心存感恩:感谢帮助过我的那些人,也尽力去帮助别人。可我心中有个多年的疑问:怀疑无私的母爱,伟岸的父爱是否存留人间。我甚至不忍目睹“父亲,母亲”这类字眼。直到我周游神州大地,用不安的心去感知,去体验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终于看到“父母的爱”的影子……

我看到,一场车祸里,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襁褓中的孩子,不惜用身体去抵挡汽车;我看到,一次手术中,离异后的父亲为了延续患上尿毒症孩子的生命,甘愿献出自己的肾脏;我还看到,呼伦贝尔广阔无边的草原上,羊妈妈无时无刻都在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不让它们远离自己的视线……

这一幕又一幕的情景,不停地撞击着我心中那首写满忧怆的诗。这么多年了,我眼中装满残阳似血的天空,心灵的枷锁束缚了我整个青少年时期。直到今天,终于理解了那个诗人写的:家,是人生最美的拥有;每当想起母亲,我的笔,就跪着爬行。

也许,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很难,但生活的磨难也会升华为幸福的时光。岁月那么清幽地包裹了现实的不安,我的心灵,变得静如止水——

我努力躲开冥想、黯淡和忧伤,还是听到内心深处遥远的呼唤。

家是一座充满爱的房子,而爱是一种心境。

这是我在青春期最完美的收获。

(四)我和父母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匣子里,有一条项链,嵌着无数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那便是我和父母的故事。  

都说,家是孩子的港湾,当暴风雨来临时,孩子躲进其中;家是温暖的火炉,当大雪来临时,孩子需要它;家是七色的彩虹,当大雨过后,孩子喜爱它… …春去秋来,父母无声的爱依然陪伴在我的左右,我才明白是父母给了我整个世界… …  

还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对我说:“女儿,后天我们要去昆明出差,你在家要自己照顾自己哟!”我欣然地对他们说:“嗯!没问题!我会的!”  

到了爸爸妈妈出差那天,我大早起了床,跟他们说再见。他们拿着行李包,我忙去开门并跟他们挥手再见。他们笑着说:“女儿,再见了!在家要好好的,别让爸妈担心啊!”我点点头。  

一关上门,我高兴地在沙发上跳着,像一只快乐的小兔子,心中有一种自由、舒服的感觉。我打开冰箱,把里面的薯片、冰棍、巧克力吃个精光。我吃的满嘴都是薯片碎,打开电视机看自己喜欢的节目,那时候别提我有多么高兴了!  

到了晚上,电视看透了,电脑玩腻了,我感觉肚子饿,就吃了一个方便面。不想做作业,没事做,便坐在沙发上。一个人,静静的。我环视周围,看见从窗户透过的一片漆黑的夜晚中,只有几盏还发着微弱亮光的路灯。我细细聆听,听见了摆钟正“嘀嗒嘀嗒”地响,风吹着树叶的“沙沙”声和路上行人的“哒哒”声。而且,我还感到了一丝“嗖嗖”的凉意。顿时,我害怕起来,心想:怎么办?晚上睡觉,周围黑乎乎的静悄悄的,太恐怖了!正在这时,我被一只在静谧中忽然跑出来的老鼠吓倒了。我非常紧张地跑到放电话的桌子旁,正拿起电话想打给爸爸妈妈时,邻居家的猫叫顿时把我吓倒了。我的手微微颤抖着,再次拿起了电话。  

刚按下一个号码时,家门的门锁突然动了,我吓坏了:怎么办?是不是小偷啊,爸爸妈妈不在,怎样才好呀?…… 我吓得不敢作声,豆大般的汗珠从头额一直流向背脊,头发和衣服全都湿透了,心一直加快地“呯呯”地跳着,双腿直颤抖……“喀啦”一声,门开了,我紧闭着眼睛,咬着唇齿……只听见两个熟悉的声音:“女儿,我们回来了!”我随声望去,看见了两个熟悉的面孔——爸爸妈妈。顿时,我热泪盈眶,一下子冲到爸爸妈妈的怀抱中。他们摸了摸我的脑袋,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傻孩子!有什么事让我们的宝贝这么激动?!”我很小声地说:“你们都不在家,静悄悄的很恐怖!”爸爸妈妈抱起我搂在怀里,说:“女儿,在任何时候,你都要学会坚强和勇敢啊!爸爸妈妈一辈子都在你身边,那是不可能的。”我点了点头。他们又说:“孩子!不管怎样,即使我们不在你身边,我们的心依然陪伴在你的左右,我们爱你!”刹那间,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来,甜甜的。我问爸爸妈妈:“您们不是去昆明吗?怎么又回来了?”他们和蔼地回答道:“怎么了?傻孩子!还不是怕你不安全啊!我们还是担心你,一个人在家有什么事的。哎!做父母的,哪有不担心自己子女的……”霎时,晶莹透明的泪水从眼角缓缓流下,流向了嘴角。爸爸妈妈说:“呵呵!泪水咸吗?”我笑着说:“不!是甜的,很甜!”  

当我遇到困难时,能放开所有一切来帮助我的人,是父母!当我犯错误时,能耐心听诉我哭泣的人,是父母!当我取得成功时,能衷心为我庆祝的人,是父母!每时每刻,依然牵挂我们的人,还是父母!在这里,我真心实意地对我的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