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夸父追日
【夸父】
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在黄帝时期,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孙,称夸父族。夸父族人都是热心公益,善于奔跑,身怀巨力的人。因为他们长的个个身材高,力气大,所以又称巨人族。他们仰仗这些条件,专喜替人打抱不平。夸父族的人帮助蚩尤部落对抗黄帝部落,但是后来被黄帝打败。
夸父(余光中诗歌)
夸父
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追不上了,就撞上!
作者资料
余光中,男,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诗人。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评论家。主要作品有《乡愁》《余光中经典》《传说》,其中《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虞渊】
虞渊又称隅谷(yú gǔ ),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日没处。
详细解释
在古代汉族传说中太阳早晨从东方的“旸谷”出发,晚上落入西方的“禺谷”。一天之内,从东端,中经天穹,进入西极,有几十万里路程。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
《太平御览》卷三:“《淮南子》曰:薄于虞泉,是谓黄昏。 ”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向秀《思旧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
歌曲歌词
虞渊
演唱:兰天
杨柳岸 晚风残 秋色渐染
星低垂 霓虹闪 笛声清欢
耳畔听不到你的呼唤
只有蛙鼓阵阵虫儿呢喃
人憔悴 意缱绻 遥望夕岚
夜苍茫 水澹澹 渐起寒烟
身边没有了你的陪伴
唯有远山如黛静默无言
一念起,沐浴在汤谷
一念灭,沉沦到虞渊
锦瑟终虚幻 卿心付流年
诺空许心在流浪何处是家园
人憔悴 意缱绻 遥望夕岚
夜苍茫 水澹澹 渐起寒烟
身边没有了你的陪伴
唯有远山如黛静默无言
一念起,沐浴在汤谷
一念灭,沉沦到虞渊
离歌寸肠断 相思不胜寒
诺空许,心在流浪,何处是家园
天若倾,神仙可以扶
地若陷,山石可以填
心破碎一地 情疏离黯淡
从此后,相忘江湖,渺渺水云间
相忘江湖渺渺水云间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水文特征编
径流量
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5.7亿立方米,陕西境内为53.8亿立方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自南而北减小,秦岭、关山区高,原区、谷地区低;西部大于东部,中游比下游径流丰富。秦岭北坡的径流模数较高,为9~15公升/秒·平方公里,而黄土原区的径流模数只有0.8~2.2公升/秒·平方公里,仅千河径流模数较高,千阳站为4.66公升/秒·平方公里。渭河干流的径流模数为2.5~3.7公升/秒·平方公里,其中魏家堡、咸阳站较高,是由于支流加入造成。
从径流深等值线图上可清楚地看到,秦岭北坡的径流深随山地高程升高而增加,由低于100毫米到高于600毫米,最高中心在太白山及南五台山。渭河冲积平原十分平坦,水利化程度很高,属于低产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