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11赶海

| 束手就擒

【海】

海又称为“大海”,是指与“大洋”相连接的大面积咸水区域,即大洋的边缘部分。通常大型内陆盐湖、没有与海洋连通的大型咸水湖泊如里海加利利海“海”。

海分为边缘海内海内陆海(广大的淡水水系,如五大湖)和陆间海。海域是人类最先通向大洋的桥梁。海域对人类的作用不仅是提供丰富的各类可用资源,它里面的藻类也为调节整个地球水平衡发挥出重要作用。海在大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3000米。由于海靠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出现明显的变化,有的海域海水冬季还会结冰,河流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会变淡、透明度差。和大洋相比,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

束手就擒

1、拼音:shù shǒu jiù qín

2、释义: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3、出处:《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4、例句:宁王闹了两年,不想被新建伯王守仁一阵杀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海洋的生物】

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的摇篮。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诞生在海水中,后来众多生物逐渐演化并从海洋向陆地发展,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陆地景象。

大洋水体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理想环境。大洋的生物是丰富多样的,其动物种类总计约15万种,植物1万5千种。按生物栖居条件可分为浮游生物、自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因光照、温度、盐度、透明度、压力等等因素不同,各大洋各海域的生物群落分布也不同。太平洋的生物是世界各大洋中最为丰富多彩的,其生物量占世界大洋的一半以上。太平洋浮游生物单细胞藻类就有1300多种,大洋底部的植被约有4000种藻类,有世界最大的海藻(巨藻,可长达200米)。太平洋动物种类为其他大洋的3到4倍,仅印度尼西亚各群岛海域就已知有2000多种鱼类,热带太平洋软体动物超过6000种,石珊瑚类超过2000种。

海洋中的生物随不同深度水层的光线、温度、压力而垂直分布。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浅海区,阳光可直达海底,水温高,又有从大陆来的许多有机质,促使该海区海洋生物繁茂。此水域植物以藻类和菌类为多,也生长一些海草。动物中以各种鱼虾蟹贝为主。如我们熟知的带鱼、金枪鱼,还有水母、海龟、海马、海龙、海绵、珊瑚和海豚、鲨及鲸类等等。200至1000米的水层称为海洋中层,海水在这里逐渐变成蔚蓝色或暗蓝色,光线、水温、压力都发生变化。微弱的亮光使生活在这一水层的鱼,眼睛特别大或向外突起,或自备发光器,如灯笼鱼、星光鱼之类。生活在这里的鱼数量虽不及上层,但也有850种之多。其中我们熟知的有比目鱼、鲨鱼、乌贼等。1000至4000米深处称半深海层,这里一片黑暗,没有风浪冲击,水温终年维持在0摄氏度左右。严酷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动物与海洋中层相比,大为减少,仅有约150种。如宽咽鱼、深海鳗、鳐鱼等。该层生活的鱼类,为适应黑暗环境,眼已渐退化变小,甚至成为盲鱼。大多数鱼类靠发光捕食猎物。藻类植物在这里已经绝迹。5000米以下称深海层,这里环境变化更大,食物更少,但并不是没有生命。这里已经发现的有长尾鳕和鼎足鱼等鱼类及海星、海参等。在10000米深的海底,静水压可达1000多个大气压,生活在这里的动物身体有着特殊结构,表皮多孔而具渗透性,海水可直接渗入细胞里,以保持身体内外压力平衡。它们还可适应摄氏0度以下的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