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盛世社火
林艳红
行走的脚步总是在最快乐的时候掀起一份无言的思绪。光阴在繁花似锦的轮回中,宛如一道道被岁月风尘犁出来的锦绣。随着涌动的人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攒动的人流,仿佛心已经在那一刻驻足。目光瞬间就被物华天宝水秀山青的天府之城宝清-----我的家乡正月里的社火深深吸引。
所谓社火-----“社”即土地神,庄户人无地不能生存,祭祀土地神既有生殖崇拜,催化万物的含义,更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白虎通·社樱》:“人非土不立,非斧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火”属阳,象征着温暖和光明,代表着冬去春来,大地复苏,是希望之所在。但东北的社火囊括着扭秧歌,敲锣鼓,踩高跷,扎彩车,舞狮子等一系列的在新年的正月里,为了祈福祭拜而举行的大型民间娱乐活动。但西北一代都叫社火。我们东北依然延续着时光中永远不老的民俗。但透过那一层层五彩缤纷的人群,和着穿透灵魂深处的锣鼓声声,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近千年前东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的祭拜土地和火神的社火。
行走在广袤富饶的家乡,心灵便有一种甜美的归属感。坐落在完达山脉脚下三江平原腹地的天府之城宝清一样有着远古的仙迹。曾经在这片丰腴清旷的土地上发现了距今有近两千年的凤林古城和炮台山七星祭坛遗址。在魏汉年间,他们也许是满族的先祖,生活在江河或山林中的游牧民族在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时候,无论男女老少,都围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烤煮而食,或为了驱赶野兽、瘟疫和取暖,围着火堆歌舞,祈祷,于是产生了对火的依赖和崇拜,也许这可以说是东北一带最早最原始的社火。或是社火的雏形。
那样社火烈烈的夜晚。男人就穿上自家女人亲手缝制的兽皮短袄长裤,腰间扎上女人们亲自做的兽皮腰带,腰间总要佩戴上短刀或利剑,头戴兽皮帽子;女人们却穿上她们亲手为自己缝制的兽皮裙子,精巧的裙边总是镶嵌着美丽的羽毛,那种美却淋漓尽致的彰显了原生态的纯美和无与伦比。仿佛就像天边的孔雀在翩翩起舞。女人的头上和脖子上总要戴上用鱼骨雕刻的精致项链或者项圈还有各种头饰。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好像被烈烈的火烫了一般,红红的,艳艳的,围着篝火开始唱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歌,跳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蹈。把猎到的野兽在篝火旁熏烤,就着烈烈焰火和响彻云霄的击鼓声,他们开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然后继续围着篝火一直跳舞到天明,一边跳一边击打着手中的武器,专注又快乐,投入又灵活。那时候好像山峦,群峰,河流都在为他们的祭祀祈福活动祝福;日月星辰在为他们的载歌载舞的幸福时光庇佑;天神火神在为他们送去更多的福音。仿佛他们如此虔诚的心愿已经感动了天神和火神。于是在天空微微透着七彩的微茫时,那份欢愉沸腾的社火依然烈烈。
时光的河总是把最古老的民风民俗随着流淌的日子一天天流逝,淡去,消亡,直到湮灭在红尘故里,但总有最经典的片段被不断升华和演绎,直到流传下来,并在日子不断走向精致与繁华的那一刻,镂刻出一份亘古的永恒。
(二)广东民风民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三)我的家乡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
佚名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
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