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26 卢沟桥

一、扫码拓知识
爱国小故事|永定河|卢沟晓月|马克.波罗
爱国小故事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永定河
1.简介:
永定河,古称澡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永定河是北京地区最大河流,海河五大支流之一。永定河位于北京的西南部。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内蒙古、河北,经北京转入河北,在天津汇于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永定河自门头沟区三家店流入石景山区后,流经五里坨、麻峪、庞村、水屯等地,经衙门口村南流入丰台区。全河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入渤海,是海河水系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为 47016 平方公里。上游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的桑乾河,在河北省怀来县纳源自内蒙古高原的洋河,流至官厅始名永定河,流域面积5.08万平方公里。流经山西、河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两市入海河,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壶流河、洋河、妫水、清水河等。
2.旅游开发
北京市第一大河永定河,纵贯门头沟全区,蜿蜒百余里,流域面积1390余平方公里。
两岸峡谷纵横,群山耸立,109国道千回百转,傍岸而行。珍珠湖、落坡岭水库、斋堂水库、三家店水闸等旅游景点点缀其间,形成了永定河百里旅游带。
永定河下游,水势平缓,这里开展的水上漂流活动可让久居都市的人们享受溶入大自然的无穷乐趣,体会一番惊险与刺激。北京永定河1永定河峡谷漂流,在我国北方及京、津、张地区,开办最早(1995年开办),规模最大,号称“北方第一漂”。永定河峡谷水上漂流地点位于永定河上游,起始于官厅水库大坝发电站。水量、流速、水深都可人为控制,能适应不同层次的游客漂流,十分理想,漂流全程50公里。
3.相关传说
永定河古代传说历史悠久,在当地流传广泛。它的基本特征是传说与史实相联系,传说中映射出历史的影子。河挡挡河的传说,有刘靖治河的史实;唐僧取经的传说,以石景山上的晾经台和石景山曾称湿经山、石经山为依据;王老汉栽种河堤柳的传说,与历代治理永定河时栽种堤柳有关;冯将军严惩老兵痞的传说更是以史实为依据……永定河传说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永定河两岸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记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治理永定河的发展史,为研究北京生产发展史提供了翔实资料;同时传说中反映的永定河周边人民为制服水患,与大自然不懈抗争的斗志和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永定河传说历史悠久,在石景山最具代表性的讲述人是曹玉兴,由于老人现年已经95岁,年事已高,如不抓紧记述整理这些口头传说,流传久远的永定河民间传说很可能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消失殆尽。
卢沟晓月
1.简介: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得此良辰美景,赋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于此,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卢沟桥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桥。 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内月色朦胧,美丽的月亮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站在卢沟桥上,市民已经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2.景点介绍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2000年,政府曾努力恢复过晓月湖的水面,但最终还是因缺水而放弃,其间还尝试用高科技手段在湖畔制造人造月亮,却无法与“一天三月”的自然奇观媲美。2008年5月份,丰台区政府启动永定河的蓄水工程,工程中就包括恢复晓月湖水面。这次,恢复湖面采用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用来冲管道的废弃水,从2008年7月1日开始注入晓月湖中。7月20日,随着南水北调京石段最后2万方冲管道弃水流入晓月湖,干了20年的卢沟晓月湖终于有了水波映月的条件,“卢沟晓月”奇观也得以在2000年中秋佳节期间成功再现。
3.追溯来源
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传说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卢沟桥上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确是一位善于想象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朝气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若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多少反射的美感。你说,偏以“晓月”陪衬这“碧草卢沟(语出清刘履芬《欧梦词》中《长亭怨》一词:“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卢沟,短长程接。”)”不是最相称的“妙境”吗?
我们从资料中看到,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的卢沟桥,因它横跨于卢沟河上而得名。卢沟河的上游叫桑干河,发源于山西马邑县(今朔县)的雷山。这条河因为流经这里的卢师山,也因为水质混浊,水色发黑,所以也曾叫过黑沟河、卢沟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他为了给这条河起个吉利的名字,能够镇住卢沟河的经常泛滥,才改名为永定河。建于金代的卢沟桥,是一座长266.5米,宽7.5米、11孔的联拱石桥。它对北京来说,称得起是一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石桥。金章宗很推崇这座卢沟桥,就给它封了个“卢沟晓月”的雅号,并把它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有的资料这样注解说:“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因以得名卢沟晓月。”
马克.波罗
1.简介:
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曾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1289年波斯国王阿鲁浑的元妃去世,阿鲁浑派出三位专使来元廷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马可波罗趁机向忽必烈大汗请求参与护送任务,在完成使命后,他们可以并顺路归国。 1292年春,马可波罗随三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起航出海到波斯成婚。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回到意大利。 回意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2.历史贡献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 达·伽马、 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 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 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以前,更准确地说是在13世纪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中亚这座桥梁间接地联系着。在这种中西交往中,中国一直是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去了解和认识中国以外的地方,特别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尽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满了荒诞和神话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已开始去了解和认识西方,西汉武帝时期 张骞通西域之后,一条从中国经中亚抵达欧洲的“ 丝绸之路”出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13世纪以前,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综合拓展
作品推荐——《红日》

   《红日》是原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作家吴强的作品。《红日》开了塑造我军高级指挥员形象的先例,并使这一先例完全暴露在日常性生活阳光中,不带任何英雄式的神秘气息。《红日》大胆地塑造了反面人物形象,并使之性格化,显示了艺术开创的又一成就。在作品里,作者一反当时把反面人物类型化、脸谱化的文学时尚,深入地挖掘了反面人物的灵魂,把艺术之笔探入这些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给他们在作品结构中以独立自律的形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