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一、扫码拓知识
伦敦|苹果树|显微镜
伦敦
1.伦敦 (英国首都)
伦敦(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与美国纽约并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16世纪后,随着大英帝国的快速崛起,伦敦的规模也高速扩大。
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伦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一座种族、宗教与文化的大熔炉城市。使用的语言超过300多种。
2.“雾都”
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
3.旅游:
(1)伦敦眼
(英文名:The London Eye),全称英国航空伦敦眼(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又称千禧之轮,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轮,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最吸引游人的观光点之一。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443英尺)。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16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
在伦敦西南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
 
(2)名胜
伦敦是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城市,很多建筑物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遗物。市区中最高的建筑是邮政电信塔,高189米。设有皇家学会、伦敦大学、不列颠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藏书700万册)等。1864年第一国际在此成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曾在此领导国际工人运动;海格特墓地有马克思墓。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如托威尔城堡(建于1087年)、圣保罗教堂(高110米)、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城东南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为地球经度起算点(本初子午线)。如果将泰晤士河喻为银河,那么伦敦的各部就是银河周围的星辰,中心地带是特拉法尔加广场。由此去各主要景点,步行均不超过45分钟。地铁则以查灵十字站为中心,由此乘坐地 铁到各主要景点只需15分钟。不妨先到广场对面的国家画廊,之后再决定去哪个方向。向东可以探寻伦敦城、伦敦塔。往西到西境娱乐购物最佳。北面到大英博物馆可以参观人类文化遗产。向南,可以听听伊丽莎白塔的轰鸣,再到白金汉宫照个纪念照。自罗马人定居於此後,泰晤士河上逐渐建起了一座座的桥梁,28座建筑风格不同的桥梁把泰晤士河两岸连成一片。滑铁卢大桥是英国人为纪念威灵顿将军击败拿破仑而命名的。最漂亮的大桥是伦敦塔桥,这座塔桥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在两个巨大的桥墩上建有5层楼的高塔。桥面是开启式的,每当有高过桥面的船只通过时,桥面可分开吊起。连接双塔顶层的是一条高出水面140米的行人桥,站在塔顶可观赏附近的绮丽风光。伦敦市是围绕着伦敦城逐步发展而成的。站在塔顶可观赏附近的绮丽风光。
苹果树
1.苹果 (蔷薇科苹果属果树)
同义词 苹果树(蔷薇科植物)一般指苹果(蔷薇科苹果属果树)
苹果(Malus pumila Mill.):是落叶乔木,通常树木可高至15米,但栽培树木一般只高3-5米左右。树干呈灰褐色,树皮有一定程度的脱落。苹果树开花期是基于各地气候而定,但一般集中在4-5月份。苹果是异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种自花不能结成果实。
一般苹果栽种后,于2-3年才开始结出果实。果实一般呈红色,但需视乎品种而定。苹果树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果实成长期之长短,一般早熟品种为65-87天,中熟品种为90-133天,晚熟品种则为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种后苹果可有15-50年寿命。
2.分布范围
中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常见栽培。适生于山坡梯田、平原矿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海拔50-2500米。原产欧洲及亚洲中部,栽培历史已久,全世界温带地区均有种植。
原产于土耳其东部,主要品种来自海棠属(有数百个品种),其中一个是短枝型——是为了提高繁殖力而培育出来的矮化复合品种。中国、美国、法国是领先的苹果生产国(吨),而在单产上(吨/公顷)领先的则是法国,意大利、美国和土耳其。
3.植物文化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因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
这个故事据说是由牛顿的外甥女巴尔顿夫人告诉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之后流传起来的。伏尔泰将它写入《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中。牛顿家乡的这棵苹果树后来被移植到剑桥大学中。 牛顿去世后,他被当作发现宇宙规律的英雄人物继而被赋予传奇色彩,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显微镜
1.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毫米,其中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
显微镜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2.发明过程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胡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综合拓展
1.关于善于思考的名言: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语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巴尔扎克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莎士比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白居易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快乐的事情。——周恩来
2.作品推荐——《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高铭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籍,都是把微小的事物放大来看,无论是情感,还是理论,可是这本书却不同,他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再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其实,现实中生存的人,都被罩在一张无形的网里,这张网就是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精神病人是由于某种原因或者刺激脱离了这张网的人。他们站在网外,质疑现实那张网的合理性,并在编织自己的那种网。所以,很多精神病人他们都有貌似很强大的逻辑,就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编织和形成自己的那个网,来对抗现实的网。这本书,虽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有时候,用精神病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更能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