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码拓知识
与众不同|畸形|小故事——三个最优秀的老师
【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 (词语释义)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东汉·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2.词语辨析:
〖近义词〗异乎寻常、独出心裁、独具匠心、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反义词〗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习以为常
〖歇后语〗和尚戴礼帽;端午节吃饺子
〖灯谜〗三人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出色。
3.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因为造鹿台,姜子牙被逼跳水潜逃。杨任上殿劝谏纣王。纣王十分气愤,就下令挖掉他的眼睛。杨任的怨气感动紫阳洞道德君。道德君为他补上一双带手的眼睛。从此与众不同的杨任就跟随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灭商。
都要争名逐利,与众不同,结果就使那些生活在最基础层面的本极普通的诗人和哲人反倒显得特别起来。
在到场的知名作家、文学批评家、出版商和雄心勃勃的文坛新秀的行列中,一个三十出头、蓄着浓密小胡子的年轻人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的装束类似普通的农民打扮。
既是耳环又是手镯的饰品是小青的得意之作,"怎么样,够个性吧?"松糕鞋、彩色袜套,北京女孩用另类服饰张扬自己的与众不同。
前面谈到流派与众不同,但与众不同的也未必就是流派。
特别上高二以后,他不时地觉得,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总是找机会接近他;他也怀疑自己是种错觉,可是,从同学的玩笑中,从方小方火辣辣的眼神中他认定不是错觉,确实是种不同于一般同学的感情。
这轻巧的手镯也作为垫圈吗?这不是手镯,这是金属空心O形环,密封效果与众不同。
当儿童复述文艺作品,绘出奇特的图画、唱出与众不同的调子、朗颂韵律不合的诗歌时,在与同年龄儿童之间进行质与量的比较,都可以发现他们的创新能力。
的确,卡休的人像摄影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例如,他曾选学线性微分方程课程,当时Fuchs教授的讲课方法与众不同。
一个好的记者必须要有过人的语言能力,一篇好的报道不仅仅是事实清楚、语法正确、标点无误就可以了,记者在写作时要有像科幻小说作家一样的创造性,把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吸引人、与众不同。
从上车的那一刻起,篙子就显得与众不同。
【畸形】
拼音:jī xíng
(1)由患者个体内的遗传(基因)系统存在异常引起的,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造成与正常形体不同的形状。多指遗传或病变引起的肢体变形,不包括外伤等引起的残疾。
(2)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造成某些事物的发展脱离了原来的轨道
【小故事——三个最优秀的老师】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执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
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
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
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
这时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大道理:世上本没有什么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发掘出自身内在的潜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些非天才们只不过是让自己的潜力继续隐藏罢了。
综合拓展
1. 赞美老师的名言
(1)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李觏
(4)老师,您满怀爱心地创造了一个温暖的集体,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每一分钟都拥有着欢笑,歌声和阳光。
(5)愿我这小溪的乐音,永远在您深邃的山谷中回响。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诚挚的祝愿献给老师。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7)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8)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9)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10)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作品推荐——《红岩》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有真实生活原型的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