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13 山村的早晨

一、扫码拓知识
露珠|牧童|太极拳
露珠
1.露珠 (自然现象)
露珠,即降落在树叶、花朵、草丛中的雨水。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闪亮,透明,圆润。
2.自然现象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露珠,露与霜一样,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罢了。
 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露和霜一样,也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在世上生活的时间很短。
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牧童
1.牧童 (词语概念)
(1)基本释义:是指放牧牛、羊的儿童,出自《吕氏春秋·疑似》。
(2)引证解释:
指放牧牛、羊的儿童。
①《吕氏春秋·疑似》:“入於泽,而问牧童;入於水,而问渔师。”
②唐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③清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④王西彦《鱼鬼》:“不过,我们牧童却有自己的娱乐。”[1]
⑤唐 韩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2.相关古诗
     牧  童
     吕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中心思想
《牧童》描写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展示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2)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传达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是虚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3.相关歌曲——《牧童》
 牧童
罗大佑
牛背上的牧童
敞开你的胸扉
三月的苍茫
掩不住你树影下菊色的梦
风在林梢叹息
云在碧空飘逸
你冷漠的笛声
掠过青草带来泥土的芳香
九月的诗
早已埋藏在风雪之中
为何我听到
你胸口里热血汹涌
你看那
千古的泉水在山谷回旋
可知道
青鸟在树林呼唤你
牧童
田园已经荒芜
斜阳依然孤独
且让你的冷漠
投影在那泼墨残痕的归途
太极拳
1.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明朝万历年间(具体年月不详),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杨露禅(1800 ~1873),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使得太极拳广为人知。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1]、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杨、吴、武、 孙、赵堡、武当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截至2014年4月,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都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工作。
2.相关学说
(1)陈家沟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闹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据《陈氏家谱》载,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在一段时间内,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
(2)张三丰创拳说
由于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理论”,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论的发挥者,于是道教、道家与太极拳的关系问题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视,张三丰创拳说实则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这一观点由来已久,“陈王庭创拳说”盛行以前,即为传统定论。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且附有《张真人传》。更早如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也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今人亦多有赞同此说者。其佐证文献如《三丰全书》.其中记载“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等。
3.太极养生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宝库中的一个拳种,它有着独到的锻炼方法,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脑之所行)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太极拳的健身,总的说来是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综合拓展
1.关于描写山村美景的句子:
(1)要是你在太阳快落山时,出来散步,一定能看见乡村里的人吃晚饭的情景:有的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凳子上吃饭,有的人家将桌椅饭菜摆到自家院子里吃饭,高兴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天边归巢的鸟儿与乡村的人一起汇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2)乡村里还有平整的稻田,老黄牛在田里干活。这黄牛虽然没有荷兰牧场的黑白花牛漂亮,但是它却很勤劳,和家乡里的人一样。
(3)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 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4)夏天,我来到田野里,这到处都是绿荫!
(5)放眼望去,在被雨水冲刷干净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远处的一大片油菜花,幸福的吸收着大地给予的礼物——雨水。这边树上有鸟,前边田里有牛,牛的旁边有放牧人,左边土地里有农家小屋,这些景象合起来,仿佛是一幅巨大的农村画卷。
2.作品推荐——《三棵树》

    苏童的散文《三棵树》秉承着苏童一贯的寓意风格,从想象三棵树,到试图培育一棵属于自己的树,再继而意外得到了两棵树,最终又失去了这两棵树。文章表层传递的是个人与树的情感和生活,深层传达的是盼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当然也可以是暗示他的爱情历程。《三棵树》没有让这种象征意味直接现身,文章从个体体验出发,表达情感的起伏变化(忧、喜、悲)。作者也很少议论,由于城市建设而无辜葬身于推土机下的两棵树,作者对此充满哀伤和缅怀之情。作者最后以那棵童年时代由于无法避免的天灾而不幸落水的苦楝树苗在水中挥手示意作为首尾呼应的结语,悲痛地表明“我”将“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三棵树》所蕴涵的象征含意:爱树护树,就是尊重和爱护自然,其实也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有了自然母亲的庇护,有了精神家园的照耀,这个世界才是幸福的。当然,也可以象征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爱是人类的根基,是人类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