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草帽计

 草帽计

 

一、综合拓展

长征诗赋: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

王宇斌

红军历史,艰辛寻道;英魂浩气,神圣所褒。忆昔青天白日,阴霾不消。国裂民贫,乱世风高。波涌南湖,铁锤议砸镣铐;唤醒工农,劲拳攥举镰刀。遂有南昌枪响,千峰义帜;复为浴血鏖战,万里狂飙。罡正之师,具恢宏之内力;贼民之旅,无长久之凶嚣。猛兽狰狞,漫燃连天炮火;红军纵横,冲抵迷目烟硝。战云稠,山雨急;雪风寒,木叶凋。大军处险,辗转突围;敌军诡诈,逼迫包抄。龙行浅水云脚矮,虎落平阳胆色昭。问红旗能打多久?有誓言重于歌谣。分裂者,歧途失路;勇睿者,肝胆相交。挫折中,总结教训,纠误后,信心坚牢。遵义灯明,令三军而归帅印;赤水沙红,成四渡而历烟皋。

爬冰山,阴凝雪漫;过草地,云卷雾颻;闯渡口、飞翎惊诧;蹚沼泽、蜃龙瘴歊。五岭逶迤,扑寒卷浪;乌蒙磅礴,避芒拆招。金沙水拍,云崖暖暖;岷山风厉,战马萧萧。热血染赤县,枪弹盖喧嚣,拼得头颅碎,飞夺泸定桥。马蹄声寂,煮咽束枪皮带;残阳血印,漫燃燎原火苗。且夫忍创伤、省弹药。追理想、奔目标。军号骤而冲锋,迎扑利刃;强敌前敢亮剑,何惧尔曹。一排排呐喊赴继,青史无求名姓;一颗颗丹心早许,勇士鄙睨脱逃。一次次闯出绝地,一番番撕破包抄;一目目苍山虎口,一阵阵烈火钢刀。狼星敛角,突破枪林弹雨;熊罴丧胆,莫夸绝壑凭霄。驱风驰电,赫赫乎当时之雄;舍生突锐,威威哉怒吼之彪。星苍苍兮斗柄转,血碧碧兮天地摇。雨霖霖兮山河泪,功巍巍兮日月标。信念同携,伤痕愈留花瓣;真理必求,旌帜展为碎条。

决命重兵之间,刚烈之情毅毅;凛危战火之内,奇正之谋悄悄。测北斗以握机,时见云步从容;合民意则无阻,应知天理不淆。破追堵,克疲劳。运三略,合六韬。民族政策,得道多助,战略选择,突围逍遥。劲旅留精锐之骨干,沿途汇铁血之同胞。笑谈比飞天之玉龙,忱枪眠冷月之蓬蒿。长征是宣传队,醒黎民于微风之野;长征乃机动战,碎敌胆于荆棘之巢。拯穷苦,独夫悸悸;分田地,众乐陶陶。壮哉!十四省关山历历,两万里危途迢迢。谱瑰丽之诗篇,星火烘燃云贵蜀;成井冈之精神,锣鼓会师陕甘窑。

五星耀东,晨曦里冰消瓦解,九州报捷,雷霆下鸱啸狸号。噫!梦笔山谁开画卷?新中国霞映天骄。薪火相传,护盛世之繁荣;华厦纵目,继改革之英豪。大国长剑,威凛远域;中华复兴,任重今朝。诗曰:枪林弹雨路迢迢,影视回播眼亦潮。民族精神多血染,英杰无语涌波涛。

二、类文拓展

红军长征逸闻趣事

(一)

来源:知乎

红六军团抓了两个传教士,分别叫做薄复礼、海曼。有趣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后来薄复礼被释放的一条原因是,他来自瑞士,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另一位就没这么幸运了(不是海曼,他早就被释放,是后来俘获的一位神父),他是德国人,来自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不能轻易释放。以上理由是萧克将军对薄复礼讲的,而红军中的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国家,薄回忆之前一次闲聊中,一位连长曾经问他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他反问对方认为有多少个。连长说,一共六个,中国、俄国、帝国、外国、日本、英国,对,你没看错,他认为“外国”“帝国”都是一个具体的国家。

那么普通红军战士是如何理解两个传教士的不同命运呢?

他们的理解是——薄复礼的鼻子相对来说小一点,所以帝国主义成分弱一些。这是真的,绝不是战士们开玩笑,他们不知为何真的认为鼻子大小和帝国主义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一般鼻子大的中国战士都会有一个外号,就叫做“帝国”。

当初薄复礼是在旧州和他的好朋友海曼、一批军需物资、数万银元、一个电台一起被“缴获”的,其中薄懂得一点中文。还是在旧州的一个教堂里面,红军还发现了一张贵州省地图,有一平米那么大,标注很详细,这令大家喜出望外——之前没有这么详细的地图,行军比较盲目,走一点打听一点。

可是地图既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的,于是就请来薄复礼,他和萧克两人一起把这张法文地图连夜翻译完成,对后来红六军团能与贺龙部顺利会合帮助很大。

后来薄复礼在军中一直呆了一年半,1934年4月到云南的时候才被允许离开。

本来在中国安安静静地传教,突然被军队抓走,这位传教士应当相当不爽。确实如此,一开始他被红军以“外国间谍”待遇,受尽了磨难,中途逃走被抓,被利用敲诈赎金等等,由于不适应军队生活,薄复礼途中还几次患病。

但也就是在行军途中,他与红军之间相互了解不断加深,关系也越来越好,红军对他的印象也不再是“外国鬼子”“帝国主义”。回国后,薄复礼将这段经历写成一本书《the Restraining Hand》,十分客观而又详尽地记载了这段经历,让我们看到一个十分真实的红军。

首先,绝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美好,把战争拍成过家家。

1.征兵难,没人会主动当兵(这有个原因是红六军团一直在行军,不在根据地),一见到红军来了全都躲起来。

2.对待被认为是间谍的人或者被认为是富裕阶层的人十分残忍,无论对方是妇女儿童还是老人,极尽虐待。

3.为筹措军费不择手段——不过基本只针对比较富裕的阶层,杀、抢、敲诈,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这才是真实的战争状态,对待敌人就是这么残忍。红军大部分战士文化水平极低(当时社会常态,也不光是红军),所以一切人就被简单的分成三个阶级,对待不劳动的那个阶级的人,就是残酷的斗争。

但是,他对这支军队却非常有好感,这是他见过纪律最严明,战士最勤奋的一支队伍。以上红军做的事是战争中所有军队都会做的,尤其是在转移过程中,人生地不熟,征兵、筹款困难极大,周围人物环境非常不熟悉,对于间谍的提防也是必须加强的。

他所惊叹的是,这支军队中没有赌博、没有鸦片,这是他从来没见过也绝对无法想象的。战士们在行军、作战练习之余竟然能够坚持学习,有共产主义教育,也有许多文化卫生知识,纸张极度紧缺却仍然在课堂上记笔记,课下做功课。

(二)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