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
一、综合拓展
【关于语言的名言】
1.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英国作家 塞·约翰逊
2. 语言是生活的化身。 ——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3. 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围城》
4. 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5. 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英国生物化学家 马·霍普金斯
6. 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 ——日本小说家 剧作家 武者小路实笃
7. 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关于语言的故事】
1、 唐伯虎为一老妇祝寿,儿女欢天喜地,恭请唐伯虎为之写祝词,伯虎也不推辞,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脸现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妇由怒变喜。“生下儿女都是贼”,儿女皆惊,恨上心头。“偷来蟠桃献至亲”,结语一出,众人欢娱。真是一波三折,充满机变。
2、 著名作家萧伯纳和丘吉尔都是十九世纪英国很有影响的人物。二人交往较深,又都有几分傲气,因而见面后免不了打嘴仗,即便是通信也是如此。萧伯纳的幽默以尖刻着称,对丘吉尔就更不藏其锋芒了。有一次,萧伯纳派人送两张戏票给丘吉尔,并附上短笺:“亲爱的温斯顿爵士,奉上戏票2张,希望阁下能带一位朋友前来观看拙作《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阁下这样的人也有朋友的话。”萧伯纳的来信,奚落重于邀请,尤其是“这样的人”耐人寻味。丘吉尔看过信后,不甘示弱,马上写回条予以反击:“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蒙赐戏票2张,谢谢!我和我的朋友因有约在先,不便分身前来观看《卖花女》的首场演出,但是我们一定会赶来观赏第二场演出,假如你的戏也会有第二场的话。”丘吉尔的回信实在高明。他套用萧伯纳来信的语言形式,同样来了个假设“假如你的戏也会有第二场的话”。这句话才是丘吉尔复信的真实目的。其隐含的意思是:你这样低档次的演出,是不会有第二场的。丘吉尔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还以“颜色”,巧妙地回击了萧伯纳的奚落,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经典的幽默。
3、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 “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署名,忘了写内容。”丘吉尔不但没有受到不快情绪的控制,反而用幽默将了对方一军,实在是高!
【关于语言的成语】
1、【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这则成语的悬河是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2、【豪言壮语】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
【举例造句】: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指出方向……的革命浪漫主义。
二、类文拓展
(一)语言的魅力
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交流,与世交谈,主要靠的就是语言,掌握好语言,我们至少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谈到语言,我们可能会想到一句谚语: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其实这都是笨人的方法。一个真正聪明的智者,他就一定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语言能力,他可以用委婉的语言将意思隐藏,看似不着边的话语,其实大有联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的牙齿,全都掉光了。于是请了两位占卜师,第一位说:我不幸的陛下,您所有的亲人都比你死得早。国王听了,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第二位说,我幸运的陛下,您将比您所有的亲人都长寿,国王一高兴,赏他黄金万两。我实在看不出两者意思有什么不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差距就这么大,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
中华五千年语言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今,像这样的良言已经用到了谈话上,还用到了广告上,今天我带您去感受一下语言的魅力。
今天你“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了吗?相信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以前去到公共厕所,大便池墙上经常贴着“请冲厕所!”几个大字,人们好像司空见惯,和没贴差不多。现在的公共厕所,经过改进,即干净又卫生,厕所门和墙上,会有一温馨标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人们使用完厕所,看到这个温馨标语,就有点不好意思不冲厕所了。前一句意思,厕所给你解了急,后一句意思,你就应该去劳动,把它冲干净,这种念头好像是油然而生的了。
再走到小便池,面前的就有温馨标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简简单单十个字,提示你,向前走一小步,就这么简单,就变成了一个文明的人了,大家何乐不为之。
再说说私家车,为了前后车辆相撞,就在自己车尾部加贴黄色会反光贴画,上面有一个有顽皮小狗,下面有的写是“我不想让你吻!”、“别碰我,我怕疼!”、“我是新手!”等等,一句醒目的温馨提醒,就会引起后面司机注意,可能在司机注意不集中时,带来了开心和快乐,这就是方便了自己,快乐了别人啊!
中国语言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饭店里的空调上写上“你少动我!”标签,停车场会有“要想来开车,待到醒酒时。”的牌子,特别是今天广告,更是有购物的想法。
我们处处都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我老爸有两大嗜好,吸烟和喝酒,我也准备给他制作一个温馨提示卡片,上面会写到“不吸烟,少喝酒,健康又长寿!”,到时候看看老爸什么反应。
语言的魅力就在我们生活中,就看我们怎么去利用它,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了吗?
三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巧妙的语言是一门独特的绝学。巧妙的语言散发着淳淳的艺术气息,使人为之一振。这便是语言的魅力。 高尚的语言,是艺术。有一天,你发现抽屉里多了一些垃圾,而你知道这是谁扔的。这时,你会怎么办?去找他理论?万一他来个死不认账,那时你也是帘子脸——撂下了,说不定你还要出个洋相。 以牙还牙,也扔些垃圾在他桌下,虽说解了恨,自己却落得和别人一个档次。到这时,你一定会说“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忍气吞声,任由他来吗?我桌下又不是垃圾场!”说的好,问得妙,要教训别人,也要讲究方法。 这时,用语言最好。你可以送张纸条给他:朋友,你的“礼物”太贵重了,我可收不起啊。下次就别送了,否则,我也会来个“礼”尚往来呦。话中有意,告诉他不要再往你桌下扔垃圾了,否则,你也不会示弱的。 或者,以德抱怨也是个好法子。“朋友,我桌下是放书本文具的地方,不是垃圾堆。垃圾堆在楼下。你若不知,改日我带你去呦!”怎么样?这可比拳头来的巧,来的妙吧? 俗话说,孺子可教也,相信每个人都不是笨的。面对这一堆“礼物”,问上一句“你确定你丢的只是垃圾而已吗?”聪明人想想就知道。他已丢失了友情、诚实·····不仅仅只是一堆垃圾这么简单。 高尚的语言,是艺术,它要巧妙的运用才能发挥可用的本质。
(二)周总理小故事
1、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