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2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类文拓展:

(一)不平常的蛋糕

19642月,宋庆龄同志访问斯里兰卡刚回到上海,就不顾旅途疲劳,来到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看望孩子们。

孩子们像林中的小鸟似的,张开双臂投入宋奶奶的怀抱。

宋奶奶和孩子们一块儿做完了游戏。她看了看大家,说:“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洗洗手,好吗?”

“好!”大家簇拥着宋奶奶,往水池边走去。

孩子们围着水龙头洗手,水花飞溅,笑声不断。大家搓啊,洗啊,可认真啦!

“洗好了吗?”宋奶奶问。

“洗好啦!”孩子们齐声回答。

“我要一个个检查的!”宋奶奶说完,就认真的检查起来。一双双胖胖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宋奶奶一边检查一边数:“一个,两个,三个……”

检查完了,23双小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孩子们一共23个,规规矩矩的围在桌子四周。桌子上摆着一个挺大的挺漂亮的圆盒子。

大家都在猜:“这是什么呢?”“准是玩具!”“大概是一盒花生,宋奶奶送给大家吃的……”

他们都没猜对。宋奶奶微笑着揭开盒盖儿,孩子们眼睛都瞪圆了,惊奇的叫出声来:“哈,是蛋糕!”“这么大的蛋糕!”“我们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蛋糕!”

大蛋糕上还有一个奶油做的寿桃,可好看啦!

老师看了看宋奶奶,拿起刀子,把蛋糕切成了四大块。她停下来,想怎样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儿。

宋奶奶笑着接过刀子。她已经计算好了,很快就把蛋糕切成了24块,一块一块的递给小朋友,还不住口的说:“孩子们,吃吧!吃吧!”

最后还剩一块,宋奶奶恭恭敬敬的把它送给了老师。

宋奶奶瞧着大家吃得那样香甜,高兴极了!

这个蛋糕是哪里来的呢?

原来是宋奶奶过生日,斯里兰卡的总理送给她的。宋奶奶舍不得自己吃,她惦记着孩子们,不远万里带回上海,分给祖国的孩子们。

宋奶奶时刻牵挂着孩子们,她关心着祖国的未来!

(二)宋庆龄遵守诺言

新中国诞生后,有一天,一个幼儿园接到上级通知,说宋庆龄副主席要来看望孩子们。大家高高兴兴做好了一切准备。谁知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飞沙走石。大家纷纷议论:“宋副主席可能不会来了”,“也许,风停了再来……”正在这时,只听大门外汽车喇叭声鸣,宋奶奶冒着漫天的沙尘来了。幼儿园老师很感动,一位老师歉疚的说:“天气不好,您就改个日子再来嘛!”宋副主席摇了摇头,认真的说:“不,我不能失信,我应该遵守诺言。”

  宋庆龄从小就注重养成遵守诺言的美德,答应的事,一定去做,从不失信。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养的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叔叔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小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爸爸宋耀如一起去叔叔家。

  她刚跟着爸爸妈妈走出门,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不知不觉的停住了脚步。小珍和小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小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你怎么落后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小庆龄说出原委。父亲说:“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她为难的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可是小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耀如同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那位叔叔还让父亲给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妻子,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虽然孙中山创立了国民党,但是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党已经腐败,脱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于是宋庆龄始终站在共产党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 “国母”。

(三)宋庆龄在最后的日子里

何大章

19814月底,宋庆龄被确诊为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这时传来消息,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决定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对于此事,维多利亚大学十分重视。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校园以外的地方授赠学位。

5月初,维多利亚大学的校长率领相关人员,专程远道赶赴北京。这时的宋庆龄已经多日卧床,一直发着高烧,身体十分虚弱。

考虑到她的健康状况,有关部门建议,请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代表她接受学位证书。出于对远道而来的贵客们的尊重,宋庆龄拒绝了这个好意,坚持要亲自接受学位。于是大家又劝她在家里接受学位,以免路上的颠簸。对这一建议她依旧没有同意。

在宋庆龄眼里,接受学位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她坚持要去人民大会堂出席仪式。

按照仪式安排,在接受学位后,宋庆龄还要发表讲话。由于担心她的身体支撑不住,在大家的劝说下,她在自己的寓所,事先用英语录制了答辞。工作人员找来三台录音机,同时对她的讲话进行录制,然后逐个放给她听。宋庆龄自己从中选定了一盘效果最好的。

由于病势沉重,宋庆龄已经不能像平时那样乘坐自己的轿车了。工作人员为她准备了一个装有四根活动提把的轮椅,并且借了一辆后开门的旅行车。58日,宋庆龄被扶上轮椅。工作人员用提把将轮椅平稳的抬上车。汽车缓缓驶到人民大会堂,宋庆龄就这样坐着轮椅来到了会场。

乐队高奏中加国歌,身着大礼服的维多利亚大学校长霍华德•佩奇博士亲手将学位证书交到了宋庆龄手里。佩奇校长致辞后,宋庆龄没有允许工作人员播放她录制好的讲话,而是临时找来一份中文稿,亲自用清晰流利的英语致答辞。二十分钟的演讲精彩而得体。她说:“我接受这一学位,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把它看做是你们对中国人民的崇敬和友谊的象征。”她温和灿烂的笑容,雍容大方的举止,使人无法想象她正在重病之中煎熬。在场的人们不会知道,这将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仪式圆满结束,宋庆龄却没有力气再坐在轮椅上。她被安置上担架,用救护车送回了后海的寓所。

当天晚上,宋庆龄虽然卧病在床,但她仍按照礼节,在住宅楼下的大餐厅举行家宴,款待加拿大客人。有关部门安排北京饭店的一些同志参加宴会的服务工作。对这些同志来说,这是他们的分内工作,是理应做好的。

然而,病势沉重的宋庆龄没有忘记对同志们表示自己的感谢。511日,她在病榻上口述,请秘书代笔给北京饭店写了一封信。在这页信纸后,她还专门附了一份名单,仔细的开列了参加服务工作的18位同志的名字。

1981512日清晨五点,病危中的宋庆龄突然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她对守在身边的保姆钟兴宝说:“扶我起来,我有事要做。”两个服务员搀扶她到了书房。她请钟兴宝帮她准备好笔墨。

原来,她心里还惦记着自己曾经答应过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要为《韬奋手迹》一书题写书名。

她慢慢的坐下来,凝聚起全身的力量,写了一幅。但由于身体虚弱,手抖得厉害,写出来的效果不够理想。于是她就坚持着又写了一幅,以便沈粹缜可以选用。宋庆龄靠工作人员的搀扶上床躺下,口里喃喃着:“我现在放心了。”这是她一生中最后一幅题词。

也就是在这一天,宋庆龄请工作人员安排一次宴会,她要专门酬谢精心护理她的医护人员。宴会结束后,钟兴宝到楼上卧室向她报告情况。宋庆龄躺在床上,拉着钟兴宝的手说:“这一件事,我总算称心了。”

    宋庆龄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国民,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中。在她的心里,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二、综合拓展:

【宋庆龄名言】

 1、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2、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

 3、常识是从吃苦劳作中得来的,任何成果都是吃苦劳作的成果。

 4、青年是革命的柱石。宋庆龄的名言。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5、青年是的基石。青年是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前史加快向夸姣的国际行进的力气。

 6、只要以大众为根底并为大众效劳的革新,才干破坏军阀、政客的权利,才干脱节帝国主义的桎梏,才干真实实施社会主义。使我不说话的仅有方法,只要枪决我,或许拘禁我。

 7、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