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21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一、类文拓展:

(一)柳公权虚心拜师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少年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博得师长的夸赞和朋友的羡慕,因此他不免骄傲起来。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伙伴在路边的亭子里练习书法。伙伴们围差柳公权,一边看他写字,一边大声的称赞着。柳公权心里得意极了,他对伙伴们说道:“这算什么,等过几年,我的书法一定天下第一。”

这时,一位老者从这里经过,听到柳公权的话,就走过来看看他写得字,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软塌塌的,没筋没骨的,还值得在人前夸耀吗?据我所知,有人用脚写的都比这好哦。”

柳公权一听,小脸涨得通红:“不可能,不会有人比我写得更好了,更何况是用脚!”

老人爽朗的笑了笑,说:“不信,你就到华京城去看看吧。”

第二天,柳公权一大早就出发,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儿背靠槐树,赤着双脚,坐在的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笑,正在挥洒自如的写字,笔下的字龙飞凤舞,每一笔都是那么刚劲有力,博得围观的人陈陈喝彩。

自己的字和这位老人用脚写的字比起来果然是不值一提,柳公权心中深感惭愧。他马上走到老人面前,“扑通”一声跪下,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老人慌忙放下脚中的笔,对柳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的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下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二)朋友和同事眼中的爱因斯坦

布莱恩

多年来,许多和爱因斯坦有过直接交往的人在各种访谈或出版物中讲述他们对爱因斯坦的印象。这些人中有爱因斯坦的妻子以及他继女的丈夫和传记作者,他的医生、学生和同事,他的朋友、邻居和房东太太的女儿,还有科学界的同行、哲学家、历史学家、新闻记者、小说家、编辑、摄影师、画家、剧作家、以色列政治家、以色列总理和来自俄罗斯的政治委员,甚至还有陌生人。

苏珊娜,教师,爱因斯坦在瑞士读书时第二个房东太太的女儿。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他听到有人在邻近的一所房子里弹奏莫扎特的奏鸣曲,他问这是谁,我说这一定是住在阁楼上的那个钢琴教师。他立刻夹着他的小提琴冲了出去,连领子和领带都没系上。“你不能这样出去,爱因斯坦先生,”我大叫,可是他头也不回,也许他根本就没听见,或者假装没听见。花园的门砰的一响,然后我们就听到小提琴的声音伴着莫扎特的奏鸣曲。回来后,爱因斯坦兴奋的说,“那老太太真是可爱极了。我要天天去找她合奏。”几个小时后,我们就见到了她。那是弗罗莱恩,她穿着一件黑色丝绸套裙,羞怯的问我们,那个不寻常的年轻人叫什么名字。我们安慰她说,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学生。她说,那个陌生的小提琴手把她吓了一跳,他一头冲进她的房间,嘴里嚷着,“继续弹吧。” 菲什,爱因斯坦的学生。 他对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语气说话,不论是大学的主要负责人、食品杂货商,还是实验室里的清洁女工。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和平主义者。罗兰于191596日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以下这段文字。 爱因斯坦的法语说得结结巴巴,间或夹杂着德语。他是个非常活跃、非常爱笑的人,他常常情不自禁的拿最严肃的思想开点儿风趣的玩笑。谈到他生活的德国,爱因斯坦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坦率。要是换了另一个人,他很可能在过去那可怕的一年里饱受孤独的煎熬,可是他却在笑。他发现,在战争年代里他也能写出最重要的科学论文。我问他有没有对他的德国朋友说过或讨论过自己的想法。他说没有。他只是像柏拉图那样向他们提问,向他们的妄自尊大发起挑战。他说,这样做是不讨人喜欢的。罗兰的结论是:在普遍的奴颜婢膝中,他是少数几个能够保持精神自由的人之一。 伊尔丝·罗森塔尔·施耐德,大学生,有时和爱因斯坦一起乘电车从柏林大学回各自的家。 他一有机会就和我开玩笑。他知道我喜欢读康德的书,于是他就把康德的直觉比作皇帝的衣服。有一次,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辩论康德的某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仍提到了不同哲学流派的康德信徒们对这些问题所作的各种各样截然不同的解释。在讲德语的国家里,差不多每一所大学都有一个流派,有的大学还同时拥有几个不同的流派。爱因斯坦是这样表达他的观点的:“康德好比是一条有着很多里程碑的公路。于是所有的小狗都跑了过来,每只小狗都爬到其中的一块里程碑上拉屎撒尿,这就是它们的贡献。”我假装愤愤不平:“这算什么比较!”爱因斯坦大笑起来:“可是你的康德仍旧是个里程碑啊,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拉比,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家。  我听过他1921年在城市学院所作的四次演讲中的一次。那次他谈的是当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理论。作为演讲者,他是清晰明了的典范,而且富有幽默感。他给人一种在政治上非常天真幼稚、在科学问题上又非常固执的印象。不过我不认为他真的如此天真,他是个非常高明非常复杂的人。他只是看上去比较单纯,因为他直截了当的深入问题的本质。如果你没有接受这种从本质上探讨问题的方式,你就会觉得他太单纯。他无疑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在所有杰出的科学家中,他无疑是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上,他的影响永远不会消失。他不喜欢愚蠢的人,但是他并不嫌弃他们。

                                                                            (节  选自《爱因斯坦—偶像背后的真人》第三部分)

(三)阿尔贝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核弹政治的瓜葛是众所周知的,他签署了那封著名的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说服美国认真考虑他的想法,并且他在战后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但是,这些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被拖入政界的孤立行动。事实上,爱因斯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踌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间”。

爱因斯坦最早从事政治活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他在柏林当教授。由于目睹战争草菅人命而不胜厌恶,他加入了反战示威行列中。他拥护国内反抗活动,公开鼓励人民拒绝征兵,因而不讨他的同事们喜欢。后来,在“二战”时他又致力于调解和改善国际关系。这也不得人心,而且他的政治态度很快使他难以访问美国,甚至连讲学都有困难。

爱因斯坦第二个伟大的事业是犹太复国主义。虽然他在血统上是犹太人,但他拒绝接受《圣经》上关于上帝的说法。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和其间,越发看清反犹太主义,导致他逐渐和犹太团体相认同,而后成为一个直言不讳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拥护者。再度不受欢迎也未能阻止他发表自己的主张。他的理论一发表就受到攻击,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反爱因斯坦的组织。有一个人被定罪为教唆他人去谋杀爱因斯坦(只罚了6美金)。但爱因斯坦是冷静的。当一本书以题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出版时,他反驳道:“如果真是我错了的话,那么一个人反对我就足够了!”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爱因斯坦正在美国,他宣布不再回德国。后来的纳粹义勇军抄查了他的房子,并没收了他的银行账号。一家柏林报纸的头条写道:“来自爱因斯坦的好消息——他不回来了。”面对纳粹的威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担忧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应该发展自己的核弹。但是,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经公开警告过人类关于核战争的危险性,并提议对核武器进行国际控制。

    纵观爱因斯坦一生,他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可能成效甚微——肯定只说服了很少的朋友。然而,他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的口头支持在1952年被及时承认,其时他被推荐为以色列的总统。但他谢绝了。他说他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太天真。可是,也许其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而言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一个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二、综合拓展:

【虚心的名言警句】

 1.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3.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4.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5.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论文学》

 6.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7.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8.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9.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尔岑论文学》

 10.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