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第18课 沙漠中的绿洲

 一、类文拓展

只有一个地球

沃德.杜博斯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的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的。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的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的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青山不老

梁衡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的。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的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的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的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的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的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城市之肺

索科洛夫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城市不断出现,老的城市不断扩展,城市人口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城市里,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最使人头疼的是空气污染严重,以及噪音扰乱着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城市的出现,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要使城市更适合人们生活,必须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于是,大城市里开辟了许多街心花园,建设了林荫大道。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科学家研究证明,城市空气中细菌的含量是森林空气中细菌含量的上百倍!幸运的是,有些可爱的“绿色卫士”在保护着人们;它们本身还会产生多种消灭细菌的物质,如痢疾病菌接触杨树叶后会死亡。

树木花草在城市里的作用的确很大。树林能抗击风沙的侵袭。分布合理的树林和灌木丛,能大大减弱噪音,有显著的隔音效果。“绿色卫士”还有助于保护土壤的建筑物,使它们免受阳光暴晒。在炎热的夏天,小花园或树荫下的气温要比空旷处的气温低。医生调查证明,常到公园散步的病人,他们的心肺活动往往有明显好转。

    每当百花盛开、绿树成阴时,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使人心旷神怡。可是,你是否想过,城市里的树木花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健康,它们自己却被污染了的空气侵袭着,常常未老先衰,加速死亡。一棵榆树,生长在森林中可以活三百年,而生长在城市里,它的寿命却可能只有四五十年。一棵椴树,在森林中能活四百年,在城市里只能活五十至七十年。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会使树木的生长速度降低一半。当然,不同树木有着不同的特性,有些树木抗污染能力是很强的,如有些品种的杨树,椴树和楲树。还有一些灌木抗污染能力也很强,如接骨木、绣线菊和金银花。所以,我们在绿化城市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树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们在城市中更好的发挥“肺”的功能。

二、综合拓展

【有关沙漠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王维·唐)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魏晋】曹植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唐】岑参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发白马【唐】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唐】杜甫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缚戎人【唐】白居易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蓟中作【唐】高适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唐】高适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塞上【唐】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