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莫斯科|贝加尔湖
【天鹅】
天鹅是大型鸟类,最大的身长1.5米,体重六千多克。大天鹅又叫白天鹅、鹄,是一种大型游禽,体长约1.5米,体重可超过10千克。全身羽毛白色,嘴多为黑色,上嘴部至鼻孔部为黄色。它们的头颈很长,约占体长的一半,在游泳时脖子经常伸直,两翅贴伏。由于它们优雅的体态,古往今来天鹅成了纯真与善良的化身。由于天鹅的羽色洁白,体态优美,叫声动人,行为忠诚,在欧亚大陆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约而同的把白色的天鹅作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中国古代称天鹅为鹄、鸿、鹤、鸿鹄、白鸿鹤、黄鹄、黄鹤等,许多的名中仍包含了这些词汇,比如雁门关、鹄岭、鹄泽,黄鹤楼等,至今有些地方依旧是天鹅等雁形目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诗经》中有“白鸟洁白肥泽”的记载,至今日语中的“白鸟”就是指天鹅。天鹅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李商隐的诗句“拔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
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的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
在中国,每年三四月间,它们大群的从南方飞向北方,在中国北部边疆省份产卵繁殖。雌天鹅都是在每年的五月间产下二三枚卵,然后雌鹅孵卵,雄鹅守卫在身旁,一刻也不离开。一过十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水塘、沼泽、水流缓慢的河流和邻近的苔原低的和苔原沼泽的上,冬季主要栖息在多芦苇、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与河湾地方,也出现在湿草地和水淹平原、沼泽、海滩及河口的带,有时甚至出现在农田原野。20余只组成小群,排成“一” 字或“人”字队行,边飞边鸣。每年9月中旬南迁,常常6-8月在北方。
天鹅是飞高冠军,飞行高度可达9千米,能飞越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
【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莫斯科的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东欧平原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是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科技、教育中心。
1147年,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1156年,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今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这个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铁路。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
莫斯科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是历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宫所在的。莫斯科城市规划优美,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誉。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其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为世界第七大湖,形状为新月形,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之的,湖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该湖水质好,透明度深达40.5米,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2015年贝加尔湖水体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达1637米,蕴藏着地球全部湖泊、河流淡水量的约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畔阳光充沛,有300多处温泉,是俄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胜的。1996年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和自然保护名录。
贝加尔湖的寓意,有三个各不相同的答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情景写真的图版》的解释是“富饶的湖泊”;《彩图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则这样记叙:当的地布里亚特人称之为“贝加尔—达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而《世界奇景探胜录》的文字却是:“贝加尔”之名据说是大约1300年前住在这里的库里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贝加尔湖一词来源于古肃慎语(满语)“贝海儿湖”,中国汉朝时候称其为“北海”,英文“baikal”一词为汉语音译,俄语称之为“baukaji”源出蒙古语,是由“saii”(富饶的)加“kyji”(湖泊)转化而来,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
贝加尔湖最早出现在书面记载中是在公元前110年前,中国汉代的一个官员在其札记中称贝加尔湖为“北海”,这可能是贝加尔湖汉语名称的起源。
关于贝加尔湖名称来源还有一种简单解释:突厥人称贝加尔湖为“富裕之湖”,突厥族语“富裕之湖”逐渐演化成俄语的“贝加尔湖”。
我国汉代称之为“柏海”,元代称之为“菊海”,18世纪初的《异域录》称之为“柏海儿湖”,《大清一统志》称为“白 哈儿湖”。蒙古人称之为“达赖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早期沙俄殖民者亦称之为“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