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牧场之国》—万向思维

 【类文拓展】

(一)荷兰——花之国

荷兰——花之国荷兰是风车之国、牧场之国,也是花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盛开着许多美丽的郁金香,据说这儿的郁金香品种达到了二百多种。每年的三到九月,水仙、风信子、郁金香……就会把整个荷兰围成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因此,获得了“欧洲花园”和“花卉王国”的美称……

在碧绿色的低地上,成千上万朵郁金香,在风婆婆的引导下,跳起了那美妙的舞蹈。它们那香甜的气息引来了馋嘴的蜜蜂。它们一个个你挤我拥,争着抢着花蜜,英姿飒爽。在“花海”中飞来飞去,扇动着那动人的翅膀,与郁金香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五颜六色的郁金香,在风车下摇摆着它们那动人的身姿。像是在欢迎人们的到来。一簇爱着一簇,谁也不离开谁。

到了傍晚,金色的晚霞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撒向那朵郁金香。使它们更加闪亮动人,美丽极了。把这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的动物引进了梦乡,那花香味却荡在原野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纵横交错的运河之间,蓝天白云之下,茫茫碧野上,一朵朵郁金香十分可爱迷人。有的时常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问题;有的时常斜在一边。好像快要倒下了似,要人扶它一下……最美、最动人的郁金香好像是它们的首领,仪态端庄、无比庄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五颜六色的郁金香。真可以说是人间仙境、无与伦比。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荷兰的郁金香真可以说是闻名天下,是荷兰当之无愧的国花呀!我爱荷兰!

(二)郁金香

我认识郁金香一开始是在花册上,听说郁金香原产于荷兰,是荷兰的国花,象征着胜利和美好。后来我国大中城市也有了郁金香,逢到盛大节日,街道上有许多的郁金香摆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十分美丽,吸引众多的爱花者驻足留影,我也有一张以郁金香为背景的照片,那是1995年在苏州园林里参观郁金香花展时照下的。

春节前夕,我的一位在农业局工作的朋友,送给我一份特别的礼物:四盆郁金香,已含苞待放,红红的、黄黄的花朵,像个酒杯状,枝杆上是嫩绿色的四片叶子,美丽漂亮。她告诉我这是她们自已搞大棚培育的第一代花卉,还有百合、君子兰、一叶兰等其它花卉。真了不起,灌南盐碱地也能培育出这么美丽的花卉?我为家乡和朋友的成功而倍感自豪,使我加倍爱护和珍惜这可爱的郁金香。

春节刚到,窗外是雪花纷飞,冷风萧瑟,我屋里的四盆郁金香正争相开放,火红如春。花点缀了我的生活,给新春佳节增添了一份喜气,给了我美的享受,使我有了快乐的心境。同时也装扮新世纪的春天,象征着新世纪的明天灿烂如花,胜利和美好。

郁金香在诗人笔下是:“绿杯中的美洒”,而更多的人称它是“晴朗夜晚的月色”。而我说它是友谊美好健康向上的象征,它是友好的使者,它从荷兰来到中国,象征着两国人民友谊。严冬里百花凋谢,它却灿烂如春,勃勃生长着,而且又是新年馈送朋友最佳的礼品,它是春的使者把友情传达,它是那样的矜持端庄,高雅和温馨。

过去我总认为郁金香是四五月份开放,没想到我们家乡的农技人员,运用科学技术培育,让郁金香在冬天里开放,这不能不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珍爱郁金香,每天我都认真去观察,细心地给它浇水、松土,看着它悄悄地开放。我喜欢有红有黄的花蕾,厚厚的花瓣,花瓣的四周红的上是黄色的边,黄色的上是红色边。分外娇美且亭亭的主干,剑形的叶子,苍劲有力,奋发向上,花和叶刚柔相济,更惹人喜爱。郁金香的花是美丽的,培育郁金香的人是辛苦又是高尚的,她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把辛苦留给自己,把美丽的鲜花奉献给人们,装扮美好的生活,美化了环境,美化了人的心灵,为社会创造了美。她们的付出和花一样美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

我爱郁金香,更珍爱朋友的这份友情。她把自己精心培育的第一代郁金香——成功的果实送给我,让我分享她这份快乐、成功和喜悦,这份礼物太厚重了。朋友之间,有了这份真挚的友谊,分享着朋友的喜悦,还有什么比这样礼品更珍贵,更值得珍惜呢。

今年的3.15是绿色消费日,我衷心地祝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更多的人爱花,养花,让我们的生活像花一样美丽。

(三)情牵荷兰的乡村

白云懒懒下,风车缓摇,一座座木屋错落有致的点缀在苍茫的大草原上,淳朴又透着雅致,风过,草儿漫漫,清香幽幽,一把摇椅上浅坐,遥望着那将要落下的夕阳,心儿也许会升腾起另一种希望。

清晨在旭阳的第一缕光芒里,沾着昨夜露珠的花草在这一瞬间是晶莹的,光泽闪动中给这平凡的乡村带上一抹扰人的色泽,这时若在有浅风拂过,那会是更加惬意的事情,草儿的清雅,花儿的芳香你都会深深体会,张开双手,闭上眼睛,敞开在繁忙的都市中那一颗燥乱的心,慢慢的体会这一种安静,安宁,你会觉得,风拂着发丝是一种舒适,鼻嗅着芳香是一种惬意。

享受吧,享受这一种美好,不必在担心空气中的霾气,不必在担心面包中的色素,也不用在担心汽车呼啸而过后扬起的飞尘,也许这些都是一种所谓的繁华,可是繁华背后却是对大自然的一种亵渎,美感足了却是少了一种最原始的美好。

正当思绪忧时,马儿的长啸让我收回心神,这是草原哟,它本就该出现在这苍茫原野上,骏马奔驰在半尺高的草地里,耳边呼呼的风里都是满满的清香,蔓延在蔓延。

拢一下发丝,唇角绽开一丝笑意,喜欢这一抹清幽,喜欢这一抹清静,喜欢木屋上摇摇的风车,更喜欢身姿飒爽的骏马。

中午的阳光清艳却不火热,不知是这儿的风儿给力还是草儿太拥挤,总之在我生活的城市里八月份的时候,那是需要空调不关,风扇不停的,抬头往远处望去,一望无尽的绿色上一座座小木屋便成了最好的点缀,不华丽,不耀眼,却那么平凡动人,就像是花朵上沾染的蝴蝶,草丛中开出的小花,无疑是完美的搭配,堪称绝搭。

收回眸光,散在脚下的一朵黄色的小花上,不自主的绽绽唇,看来小花要倒霉,下一瞬,花儿已躺在我的手里,我喜欢它,我想和它如此亲近,所以不得不如此,看着正在失去光泽的花儿,我想到他,是他让我来到这里,他说,距离远了,你可以更好的思考,笑容又溢出来,却是有丝苦涩的,放手永远比相爱要难,这句话对于我而言是深有体会。

扬手将花儿甩出,拂过的风恰好也扬起了我的发,还记得他说过,他喜欢我的发,柔柔的,触感极佳,低下头,将眸子压在睫毛下,给我五分钟,我想在好好的想想你,就五分钟,只要这五分钟,在抬起头,我想说一句,走吧,你我就如这折断的花儿,美好只在它花开之前。

夜晚的清冽让我围上克斯太太送我的一条围巾,凝着天际中闪闪的星星,我的唇角一直是扬着的,因为在我生活的地方,想见星星一面还要看雾霾的脸,半躺在摇椅上迎着微凉的风,忽然想到人生一场所求的道底是什么?眉峰皱一下,脑中迫不急待的又幻出他的脸,叹口气,嘴上说的跟心里想的当真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心口不一这个词摆着呢,摇摇头,将心和神都拉到星星上,来这就是欣赏美景的,沉淀过往的,所以要知趣,叹口气,对,要知趣。

在空旷宁静的草原上呆了一周的时间,带着克斯太太的祝福和我的恋恋不舍我飞回了我的城市,听着空姐悦耳的声音,我慢慢的阖上了眸,克斯太太说烦忧的事就不要在带走了,让它留在草原上和草儿搭伴吧,我笑笑,应了声“好”.

(四)荷兰的风车

有一种风景,静静地竖立在地平线上,远远望见,仿佛童话世界一般,那一刻便注定你不能忘记,不能忘记她底衬的国度:这就是风车,荷兰的风车。

很久以前,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是处于原始森林和沼泽树木的覆盖之中。一种生动的形容是,直到一千年前,一只松鼠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树顶上。靠近北海的荷兰,地势低洼,沼泽湖泊众多,是一个“低地之国”,很多很多的土地是在海平面6米以下。比方说,今天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就位于低于北海海平面以下约4米处。于是,荷兰的故事不是别的,就是人与自然编串在一起的传奇:风车、木鞋、奶酪,还有郁金香……

因为地势低洼,荷兰总是面对海潮的侵蚀,生存的本能给了荷兰人以动力,他们筑坝围堤,向海争地,创造了高达9米的抽水风车,营造生息的家园。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漫长的时期,人们采用原始的方法加工辗磨谷物,最初是手工体力操作,以后是马拉踏车和以水力推动的水车,之后才是借风力运转的风车。因为荷兰平坦、多风,因而风车很快便得到普及。需求的迅速增加,又带动了风车技术的改造。风车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辗磨谷物,而是发展为加工大麦,把原木锯成桁条和木板,制造纸张,还从各种油料作物如亚麻籽、油菜籽中榨油,还把香料磨碎制成芥末。尽管用途多多,人们还是更愿意记住从前欧洲流传的这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的确,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

虽然荷兰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令人惊奇的是它并未失去它的古老传统,象征荷兰民族文化的风车,仍然忠实地在荷兰的各个角落运转。在这个“风车之国”,数百年前的全盛时期,风车有近万个,但是其它动力机械的问世,如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把这些风车都给淘汰了,现在还剩下近千个。荷兰人感念风车是他们发展的“功臣”,因而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因为风车已不多见,因此荷兰人也得同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一样,要到风车村保护区或风车博物馆去参观才能一饱眼福。

在距阿姆斯特丹仅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桑达姆风车民俗村。这里还保留着16、17世纪的旧式建筑、传统工艺,并融合了现代化生产方式。它的环境与建筑富有特色,房屋和小桥均为木制,完全保留早期工业化时期的木制结构和风格。民俗村集生活与旅游于一体,以其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庄重古朴的老式建筑传统的工艺展示和古老的风车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民俗村,有现场使用传统工艺制作木鞋、奶酪的作坊。比如说木鞋,现在荷兰人已经很少穿了,只是在一些乡下,偶而还见到在田里或马厩工作的农夫还穿它,让人忆起木鞋所具有的保暖与抗潮湿的特性。在一大群好奇的中国游客面前,民俗村的演示者说着“烘干”、“磨光”和“荷兰技术”等生硬而让你发笑的中国话,也就是这种让人惊叹的现场演示,让很“理性”的中国游客也疯狂地购买荷兰木鞋,尽管他们都笑着说回去不要给人送“小鞋”。荷兰人继续制造他们的木鞋,因为木鞋是很受欢迎的纪念品。几乎每个纪念品专卖店都卖那些色彩鲜艳、大小各异的木鞋。正是每年世界各地近千万的旅客让荷兰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国,也让荷兰这个古老的木鞋制作传统还能继续下去。

好久以来,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荷兰的风景,总是看到地平线上竖立的风车。风车是荷兰那有着宽广地平线和飘满迷人云朵风景中的佼佼者。风车是荷兰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也是荷兰文化的传承与张扬。从正面看,风车呈垂直十字形,即使它休息,看上去也仍是充满动感,仿佛要将地球转动。这种印象给亲临此地的人,都留下无法消逝的记忆,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们称风车是荷兰的“国家商标”。

在荷兰,风车、木鞋、乳酪和郁金香,还有运河和凡高的绘画艺术,串起如织美景,带给游人无数的梦幻与想象。虽然风车已是风光不再,但是现在现代化的风力电站又出现在地平线上,尤其是在大坝沿岸或开阔平坦的地区。荷兰先人靠风车变沧海为桑田,建设了美丽的家园;荷兰后人不知在前人智慧的传递下,在与其所处的“与海斗”的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又会制造出什么样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