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大自然的启示》—万向思维

 【类文拓展】

(一)像山那样思考

一声深沉的、来自肺腑的嗥叫,在四野的山崖间回响着、然后滚落山下,渐渐地隐匿于漆黑的夜色里。那是一声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一切活着的生物(也许包括很多死者),都留心倾听那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近在咫尺的死亡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预测半夜里格斗后留在雪地上的流血预言;对野狼来说,就是要来临的一种有残肉可食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那是银行帐户里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那是獠牙抵御子弹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奥的含义;只有山知道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长久地活着,可以客观地去聆听狼的嗥叫。

不过,无法理解那声音所隐藏的含义者,仍知道这声嗥叫的存在,因为在整个狼群出没的地区都可以感觉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一匹驮货之马深夜里的嘶鸣,岩石滚动的刺耳声,鹿群逃命的跳跃声,以及云杉下道路的阴影。只有不堪造就的初学者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或无法察觉山对狼怀有秘密的看法。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坚信不移,要追溯到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耸的峭壁上吃午饭。一条湍急的河流在崖壁下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它正在涉水渡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当它爬上岸朝我们走来,并甩动着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错了:那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狼,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着,玩耍着。

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人会放弃一个杀狼的机会。瞬间,子弹已经射入狼群里,但我们太兴奋了,无法瞄准:我们总是搞不清楚如何以这么陡的角度往下射击。当我们用完了来福枪的子弹时,老狼倒了下来,另外有一只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山崩造成的一堆人类无法通行的岩石中去了。

我们来到老狼那里时,还可以看见它眼中那令人难受而垂死时的绿光渐渐熄灭。自那时起,我明白了,那双眼睛里有某种我前所未见的东西——某种只有狼和山知道的东西。我当时年轻气盛,动不动就手痒,想扣扳机;我以为狼减少意味着鹿会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着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了那绿光熄灭时的情景,我明白:无论是狼,还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出现许多鹿刚踏出来的纷乱小径。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然后便衰竭枯萎,不久渐渐死去。我也看见每一棵可吃的树,在马鞍头高度以下的叶子全被鹿吃得精光。看到这样的一座山,你会以为有人送给上帝一把新的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事情。到了最后,人们期望的鹿群因为数量过于庞大而饿死了,它们的骨头和死去的鼠尾草一起变白,或者在成排只有高处长有叶子的刺柏下出腐朽。

现在我猜想,就像鹿群活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之中,山也活在对鹿群的极度恐惧之中。而或许山的惧怕有更充分的理由,因为一只公鹿被狼杀死了,两三年后便可以得到替补;然而,一座被过多的鹿摧毁的山脉,可能几十年也无法恢复原貌。

牛群也是如此。牧牛人清除了牧场上的狼,却未意识到他正在接收了狼的一项工作:以削减牛群的数目来适应牧场的大小。他没有学会像山那样来思考,因此,干旱尘暴区出现了,而河流将我们的未来冲入大海里。

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的生活,鹿用它轻快的四肢,牧牛人用陷阱和毒药,政治家用笔;而大多数人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但是,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件事:这个时代的和平。在这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许是客观思考的必要条件。然而,就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只会带来危险。当梭罗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时,或许他正暗示着这一点。或许这就是狼的嗥叫所隐藏的内涵,山早就领悟了这个含义,只是大多数人依然没有感悟。

(二)自然启发了我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像一个画卷,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广阔又充满生机的景象,它启发了我懂得人生,懂得怎样为人处事。

自然·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有时生长在岩石遍布的山林里,它依靠着发达的根系牢牢地抓住泥土,努力吸收养料,所以生长的快,有“一日三尺”之说。竹子坚韧不拔的挺立在山林中,即使冬天寒风袭来,寒气弥漫在山林中,风肆无忌惮的撕扯着竹,可竹依然纹丝不动,仿佛扎下的根有千万尺深。

竹的坚韧不拔启发了我要磨砺坚强的意志,才能在寒风来临时固若泰山。

自然·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自古以来广为人们称赞,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莲花同牡丹、菊作比较,更衬托出莲的高雅。莲花的根长在淤泥里,但它的花朵纯洁、素雅,不掺一丝杂质,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绽放在水池中。夏日,有时,我漫步在莲池边,一阵阵微风吹来,拂动了莲花,带来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莲的纯洁高雅启发了我要学会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自身的清廉。

自然·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的傲骨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在寒冷的天气里,百花都纷纷凋落,就连那百花之王——牡丹也招架不住这寒冷的天气,“化作春泥更护花”了。然而,梅就在这时悄然绽放,散发出一股股芳香的气味,那一棵棵的红梅在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中更显得娇艳欲滴。有一株梅花,它不似红梅那样娇艳,它与这茫茫白雪融入了一体,在无声中散发着属于它特有的香味。

梅的傲骨挺立启发了我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在艰难的环境中学会生存。

大自然的启发是无穷无尽的,竹的坚韧不拔,莲的纯洁素雅,梅的傲骨挺立,无一不在启发我要拥有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品德,逆境中的生存动力。大自然这卷画轴启发了我很多,也教会了我许多……

(三)行走戈壁

汽车在戈壁滩上颠簸前行,戈壁滩在车轮下延伸。远处的贺兰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戈壁茫茫,滩上到处是粗砺的碎石,泛着白光,让人觉得刺眼。汽车喘着粗气,用跳跃的姿势前行。贺兰山离我们越来越近,它的模样也越来越清晰,似乎很快就可以触摸到它了。

夕阳渐渐西沉,然后悠闲地倚在贺兰山头上休憩。西边的天空燃烧起来。霞光透过云层的缝隙倾泻下来。给贺兰山上涂上了一层金色的油彩。“快看,睡佛。”我大声地喊起来。车在戈壁滩上停下,同伴们都走下车,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眺望。绵延的群山中,躺着一位大佛,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正好被万道金光笼罩,俨然就是佛陀再现。真是奇怪,是不是佛陀普度芸芸众生,太辛苦了,选择这个清净的地方来清修来了。

戈壁的风轻轻吟唱,送来了丝丝凉意,也扬起了我们的发梢。我们极目远眺,空旷的戈壁有一种苍凉之美,给人天大地大的感觉,而人在这样的自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城市的拥挤和喧嚣,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了,心胸豁然开朗了。我甚至有一种冲动,我想对着远山,对着茫茫戈壁大声地呼喊:“我来了。”于是,戈壁的风中便有了我肆意宣泄的声波在颤动。远处,一只只小白羊悠然自得地低头吃草,给这沉寂的戈壁带来些许活力。但这些无辜的小羊并不知道,这里已经是保护区了,早已经禁牧了。

汽车还在戈壁滩上跳跃,但是,一道壕沟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找不到可以前进的路了。汽车在戈壁滩上转来转去,有两三个人自告奋勇到前面探路去了。看着群山已经清晰地矗立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几个女同胞决定边徒步,边等待汽车接应。

夕阳已经西沉,山头上的天空由红彤彤开始变得紫微微的,大山也披上了青黛,变得越来越深沉。戈壁的晚风开始强劲起来,呼呼的风声从耳边掠过,多少让我们感觉到戈壁的冷漠。脚下凸凹不平,脚底心被石块硌的生疼。我们打趣地称这叫做免费足底按摩。还时不时遇到戈壁植物的骚扰,它们透过裤脚、鞋袜,扎到了脚上,腿上,让人又痒又痛。戈壁滩上的天来的格外的晚,城市里早已经意盎然,而这里的草还是一片枯黄。但是时不时能看到各色的小野花在乱草丛中开放,尤其显得可而美丽,让人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对戈壁植物油然而生起一种敬佩之情。戈壁滩上的生存环境是这般的恶劣,缺土少水,完全靠天上的几滴可怜的水维系生命。但是这些花花草草还是顽强地活着,与环境抗争着。哪怕是一点缝隙,也要扎下根去,哪怕是收缩身体变成一根小刺,不再美丽,也要昂首挺立。我不由地想起了沙漠植物骆驼草、红柳,花棒、胡杨…。。这些可敬可叹的生命,用自己的不屈不饶地实践着生命的力量,谱写生命的伟大奇迹。它们给予人类太多的启示,太多的思考。

我们说笑着,边欣赏风景,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回头张望来时的地方,不但汽车没有了踪迹,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也从我们的视线中完全地消失了。城市的方向,已被迷迷茫茫的雾气笼罩了,大地一片苍茫。

西边的天空开始暗了下来,群山显得威严而肃穆。幕低垂在戈壁滩上,此时的戈壁滩上没有了一丝温柔。大山,看起来以伸手可及,但是走起来却是那么的遥远。我们已经在戈壁滩上艰难地行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天空中已经开始有星星隐隐约约的眨眼睛了,我们侧耳想听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但耳畔只有呼呼的风声。回眸再看看来时的路,只有苍茫的夜色“你们看,海市蜃楼。”远处,我们居住的城市早已淹没在夜色中。一盏、两盏……无数盏的灯隐约地亮起了。灯光索影,形成一条淡黄色的灯带漂浮在东边迷茫的夜色之上,让人有一种城市悬浮在空中的错觉。平日里,城市的霓虹灯让人感觉浮躁和暧昧。今天,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温馨和丝丝的温暖。此刻,我们用一种局外人的感觉,审视着熟悉的城市,欣赏着城市的灯光。

戈壁滩已经完全被浸在夜色之中了。不远处的山开始露出狰狞的面目,我们完全靠着感觉往前摸索着走。幸亏有一位男同胞相伴,发挥着男子汉的作用,扶老携幼,鼓励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走在这样的荒郊野外,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人是需要伙伴,需要团结协作的。正当大家都郁闷得不作声的时候,电话铃声响了。在这个寂静、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温暖。原来汽车辗转颠簸,已经先到达了目的地,领队正在担心我们一行人的安全呢。远处,亮起了一盏灯,在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的明亮,那是领队打开了汽车灯,给我们指引方向呢。我们互相搀扶着,磕磕绊绊地朝着亮灯的地方走去。

当我们到达贺兰山脚下,扎好营帐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了。天上的星星显得很清亮,眨着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山风很猛,好像是要把刚刚扎好的帐篷掀翻在地。是不是我们的到来惊扰了大山的清净,它有些恼怒了呢?过了一会,风渐渐的小了。山里的风很凉,寒气阵阵袭来,冻得我们直发抖。只好穿着羽绒服,蜷着身子,钻在在帐篷里等待黎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