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拓展】
(一)夜晚的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帕斯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帕斯拉捷匆匆吃完饭,便走出街头,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帕斯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起来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就不可能在黑夜中灵巧的多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帕斯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的那么敏捷、轻松。“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帕斯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飞行。
最后,帕斯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在地。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帕斯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帕斯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二)蝙蝠飞了
蝙蝠到底是属于鸟类还是兽类,从小就一直抱着这一好奇的问题?
最近,网络上热传一个人,而这个人却是在十余年前因为他的“五毒”身份而“闻名全国”的。他叫张二江,曾任湖北省天门市委书记,因涉嫌受贿罪被检察机关逮捕,并被判了18年有期徒刑。在当时的媒体描述中,他“吹、卖(官)、嫖、赌、贪”五毒俱全,更有140个情妇的传闻甚嚣尘上。
如今他提前10年给释放了出来,开茶馆,练书法,出版专著,还受聘于某民办高校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狱后生活可为有声有色,可以说实现了一个“华丽转身”。更有人为他著文,介绍其在狱中表现如何进步,出狱后生活如何艰难,自己又如何执著于古典文献的研究而成为一名学者。
写到这里我到真的敬仰起我们的古人来了,敬仰他们的爱憎分明,敬仰他们的是非界限。不说更早的,就说南宋的秦桧,清朝的和珅吧,在当时他们可都是一等一的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府五车。可流传下来的除了骂名鲜见有什么著作。不是因为他们才学、诗文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的奸、贪、腐败让世人憎恨,后人不肖与之为伍。可如今,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在我们这个一贯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度,很多人却连起码的是非都不辩了。像张二江这样的人,怎么会站在大学的讲台为人师表呢?
还说蝙蝠吧:“蝙蝠碰见鸟就充作着鸟,碰见兽就充作兽。”这是一则很古老的寓言。而钱钟书老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却这样写道:“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人自然比蝙蝠高明的多。
前两天在朋友的微信圈里,流传着这样的段子:“有的人上班骑的是自行车,可名下不确定就有五套房;有的人身上穿的是地滩货,冷不丁手腕上露出的名表是几十万;有的人吃的快餐盒饭麻辣汤,可国内境外户头里存款几千万;老婆孩子在国外,自己照样天天入洞房;银行行长都在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厅级干部要卖房看病,看到底谁会装。反腐,把我们的官员都训练成地下工作者了。”
再来看那些被审判的官员,审问时一脸的无辜,他们的犯法都是在别人诱惑之下所为,不从自己灵魂深处找问题,坦白问题避重就轻。山西长治原市长张保:“没有经得住宋利的女色诱惑,才帮助她在某些工作中打招呼;看领导的脸色办事,以为领导与她熟,就给予她方便,想通过她讨好领导。”还有那些引渡回来的贪官,千篇一律,“在国外很过的不是人的日子,整天东躲西藏,有钱不敢花,尽受外国人欺负了。”这明罢着想利用一切可能,来钻国内法律的空子,想从宽处理,从而达到逃避法律的制裁的目的。
小时候常说,蝙蝠是瞎子,他白天什么也看不见,总是躲在山洞里,从来不出来。后来才知道,蝙蝠是靠超声波辨别方向、捕捉食物,而且是晚上出来。官员们是怎样敛财的呢?方法可能很多,但有一点肯定是见不得人的。与蝙蝠一样,只能在“黑暗”中行动。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还在单位做秘书的时候,在一次党风建设的会议上,我的老书记这样比喻的。“共产党是猫头鹰,你别看它立在树上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睁着,地面上的耗子在做什么,它看的一清二楚,不是不抓你,要抓一抓一个准。做干部就要塌塌实实,不要伸手,伸手了,总有一天会被抓。”老书记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比喻却很生动,我听后一直记在心中。可发展到现在老书记可能不会料到会有另外一个结果。
有一天,猫头鹰抓住了一只蝙蝠,蝙蝠害怕极了,知道今天可能要玩完。蝙蝠没有挣扎,而是可怜吧吧地与猫头鹰解释道:英明神勇的鹰啊,你抓错人了,你看我不是耗子,我是一只鸟,我也有一对可以飞翔的翅膀。不信,你放下我,我就可以飞走。猫头鹰想:我飞的这么高,如果放了你,你是耗子不会飞,摔也得把你摔死。猫头鹰就放了蝙蝠。蝙蝠当然会飞了,一溜烟的消失在黑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