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拓展】
(一)将心比心
“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们时常都只为自己考虑,只会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关键时刻,每个人想到的是怎么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要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尤其是在生命攸关之际,每个人最先想到的是怎么去保住自己的性命,即使要以牺牲别人的性命为代价。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一天,你情愿自己先离开这个世界,而不愿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先离你而去,那不是因为你的伟大,而恰恰说明了你的自私。因为你不想承受失去一个人的痛苦,而情愿选择用死去解脱。
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为什么别人不尊重我?但是在做出这种抱怨之前,是否问过自己:你做到尊重别人了吗?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感叹:为什么别人不理解我?但是在发出这种感叹之前,是否问过自己:你做到理解别人了吗?
你希望每个人都能喜欢你,但你是否首先做到了喜欢每一个人呢?你渴望每个人都能欣赏你,但你是否真正做到了去欣赏每一个人呢?你希望别人能够信任你,但你能保证你没有怀疑过别人吗?你渴望别人可以关心你,但你是否首先做到了去关心别人呢?
为什么你的生活中会缺少温暖,因为你只想着得到,却总是不愿意去付出,哪怕对你来说是那么轻而易举;为什么你的生活中会充满猜疑,因为将心比心,你不相信别人,别人同样会怀疑你。
我们总是喜欢找别人的毛病,却很少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似乎自己永远是对的,而错的只可能是别人。
作为老师,我经常会埋怨学生不听话,不爱学习,却很少去真正地分析他们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最近我一直在想:学生眼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呢?到底怎么做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我知道让所有的学生都满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首先得知道他们每个人的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希望你怎么做。有人会说:这样会很累,但我认为这样值得,并且很快乐。因为我收获的将不只是教学上的进步,更多的是获得了那么多纯真而又善良的心。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可爱,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爱好。我们也曾经淘气过,我们也曾经犯过错误。只要知错就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在引导之前首先得掌握学生的基础。而要让学生拥护你,喜欢你,首先你得为他们着想,用你的心去关爱他们,了解他们。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有的人都不会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经常会忽视到是否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于是就有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个说法。
我们在感叹这个事实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自己是不是也有责任呢?你为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了吗?你真正地为别人着想过吗?你要获得别人的同情,但你同情过别人吗?你想要别人肯定你,那你肯定别人了吗?如果你做到了,那么不管别人这么做,你都可以问心无愧了。而且我觉得你如果这样去做了,别人也会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待你。“将心比心”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你会有很多不同的发现,而且你会对事实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你会觉得很多事情的发生都很自然,都是合情合理的,那样你的心里就会好受很多。
你有没有经常这样去想:如果换成是我,我会怎么做呢?如果我是他的话,我的想法又会是怎么样呢?
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怀疑,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
因为每一个都有他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又他的经历,也许他得罪了你,让你感到很不如意,但你是否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他那么做是不是有自己的难处,他是不是有很多不得已。再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讲道理的。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交流一下彼此的想法,是不是比暗地里互相憎恨,或者用行动做出报复,搞得大家都不得安宁要好得多呢?
最后,我想说:可以成为朋友,为什么要让他变成你的敌人呢?
(二) 将心比心,以诚待诚
在我记忆的心扉中,童年时代的一次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天放学后,我做完了清洁,天也快黑了,这时,我想起了今天的作业,如果不快点回家,作业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做完。
我冲出学校,来到了红绿灯的路旁,红灯变成了绿灯,这时,我的目光转向了公路对面,一辆停在路旁的出租车上。我不顾一切地向对面冲去,一不小心,我撞上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老婆婆向后退了一步,用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朋友,过马路要小心,撞着我没关系,撞着车了怎么办呀……”“烦不烦呀!”我心想,生气地瞪了她一眼,又往前冲去。可对面那辆汽车早就没影了,我气得回过头去再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这时,红灯亮了,车子像流水一样,“哗”的一生,就飞驰了过去。老婆婆见了,吓了一大跳,站在马路中央,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大姐姐赶紧扶住老婆婆,把老婆婆送过了公路。“谢谢你呀小妹妹!”“谢什么呀!”大姐姐害羞极了。“我的奶奶跟你一样大,我希望在她过马路时,也有人扶她!”大姐姐笑眯眯地说,看着老婆婆对大姐姐微微一笑,我的心中有了几分惭愧。
天越来越黑了,雨越下越大了,人越来越多了,空车也越来越少了。只看见一辆车飞奔而过,我突然发现那个大姐姐和我站在一起,也在焦急地等车。我好不容易等到一辆车,我马上叫住:“出租车,出租车快来,我要走!”司机一听,马上停在我面前问:“小朋友,到哪里去呀?”
我迅速回答:“观音桥!”然后拉开车门,坐了上去,“砰”的一声关上了车门。透过车窗,我清楚地看见大姐姐踮着脚,在挥挥手,原来还在等车,车子纷纷从她身边经过,可总是不停,看着姐姐焦急的样子,我的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情不自禁地说:“叔叔,请一下!”我拉开车门,走到姐姐身边,踮着脚,拍了拍大姐姐的后背,问:“大姐姐,你家在哪里呀?”
“华新街!”
“是吗?姐姐,你和我坐一辆车吧!”
“为什么呢?”姐姐疑惑地问。
“没什么,走吧!”说着,我把姐姐推进了出租车里。
华新街到了,姐姐拿出钱包,准备付钱,这时,我推开她手里的钱,笑眯眯地说:“姐姐,你不用付钱,这些钱我来付吧!”“为什么呢?”姐姐再次问到。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是的,我要感谢姐姐,她让我明白了:如果我们在生活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三)“将心比心”
在足球王国巴西,不会踢足球的男孩子,绝对不会招人喜欢。在那里,富人的孩子有自己的足球场地,穷人的孩子也有穷人的踢足球方式。球王贝利就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因伤退役、穷困潦倒的足球队员。
贝利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足球天赋,他常常踢着父亲为他特制的“足球”——用一个大巧若拙号袜子塞满破布和旧报纸,然后尽量捏成球形,外面再用绳子捆紧。贝利经常光着黑瘦的脊梁,在家门前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街,赤着脚练球。尽管他经常摔得皮开肉绽,但他仍然不停地向着想象中的球门冲刺。
渐渐地,贝利有了点名气,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常常跟他打招呼,还给他敬烟。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样,贝利喜欢吸烟时的那种“长大了”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当贝利在街上向人要烟时被父亲看见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贝利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因为,他看到父亲的眼睛里有一种忧伤,有一种绝望,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怒火。
父亲说:“我看见你抽烟了。”
贝利不敢回答父亲,一言不发。
父亲又说:“是我看错了吗?”
贝利盯着父亲的脚尖,小声说:“不,你没有。”
父亲问:“你抽烟多久了?”
贝利小声为自己辩解:“我只吸过几次,几天前才……”
父亲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诉我,味道好吗?我没抽过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
贝利说:“我也不知道,其实并不太好。”贝利说话的时候,突然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捂去,因为,他看到站在他眼前的父亲猛地抬起了手。但是,那并不是贝利预料中的耳光,而是父亲把他搂在了怀中。
父亲说:“你踢球有点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说着,打开他瘪瘪的钱包,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父亲说:“你如果真想抽烟,还是自己买的好,总跟人家要,太丢人了,你买烟要多少钱?”
贝利感到又羞又愧,眼睛里涩涩的,可他抬起头来,看到父亲的脸上已是泪水纵横……后来,贝利再也没有抽过烟。他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了一代球王。多年以后,贝利仍不能忘怀当年父亲那温暖的怀抱,他回忆说:“父亲那温暖的一个拥抱,比给我多少个耳光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