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七月的天山》—万向思维

 【类文拓展】

(一)天山行

七、八月份是天山最美的季节,也是出游的最佳时机。

7月28日,我们一行从焉耆出发,沿217国道,穿巴伦台峡谷,一路向西北行进。两岸群山环抱,峰相连,放眼望去,到处是绿的天地,草的海洋。一群群牛羊,一簇簇马群,编织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汽车在217国道上奔驰,透过车窗望去,朵朵白云不时从车窗前飞过,恰似一串串银链,又似一条条哈达,仿佛伸手可及。一会儿,云彩遮住了阳光,顷刻间,草地上穿上了迷彩服;一会儿,太阳露出了笑脸,刹那间,草原上霞光万丈。中午时分,我们开始翻越冰大板(山峰),云雾遮住了山头,汽车穿行在雾里,司机停下了车,我们走出了车门。云雾从身边绕行,我被湿润的空气陶醉了,凉凉的雾漂洒在脸上,润湿了我的头发,刘海前挂满了露珠,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爽心!如果你没有亲临其境,是无法感受到这般美丽的仙境!

翻过冰大板,顿时豁然开朗,这里就是美丽的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巩乃斯是个神奇的地方,奔腾的巩乃斯河,从河谷中流淌,河谷南岸长满了雪岭云杉,远远望去象是一个个坚强的卫士,每一棵雪岭云杉据说都有上百年的树龄,它们象一座座宝塔,又象是一片片风帆,那样挺拔,那样俊秀。在西南坡上有一棵树龄700多年的云杉,树高30多米,树冠南北长达15米,东西有16米,树围近8米,长在一块悬崖绝壁的平台上,根部深深扎进石缝中,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群的猎隼在高空盘旋,时而腾空而起,时而俯冲直下,象是一架架战斗机在空中做精彩表演,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一阵阵风儿吹过,松涛阵阵,不时地发出沙沙的响声,象是拨动着醉人的琴弦,又象是舞女在翩翩起舞,煞是好看。河谷北岸,青草悠悠,山花烂漫,牛羊成群,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来到这里你才能找回到:“云深不知处,只在深山中”的感觉。200多年前,英国探险家希拉登游览这里,在树林里狂奔,在草丛中跳跃,在山坡上打滚,高兴得又哭又笑,一下子晕了过去,醒来后说道:太美了!太美了!我就是死在这里也是美丽的,也是有意义的。

汽车在河谷中行进,穿过著名的独库公路,继续西行。走出雪岭云杉地带,巩乃斯河不再咆哮,河面豁然开朗,两岸是宽广的河谷草原,那肥嫩的酥油草,象是浸透了油,草不高,有10厘米深。马儿在悠闲的吃着草,牛羊不时的在草地上撒欢,远远望去就象是白云点点。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就是一个家。看那挤奶的姑娘,两腿跪地,双手不停地挤着马奶,动作是那样的娴熟,那样的优美;再看看哈萨克大妈,身背一个竹篓,手拿粪铲,铲起一抔牛粪(草原上做饭的燃料),轻轻往后一抛,正好扔进了背篓中。远处传来一阵阵马蹄声,我抬头望去,一位英俊的哈萨克小伙子,正骑着马朝这边走来,他不时地挥动着鞭儿,随着骏马的奔驰他在马背上上下颠簸,真是英姿飒爽。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大军西征时路过这里,时值天,山中仍是大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没料到翻过一道山岭,眼前繁花似锦,云开日出,霞光万道,将士们高呼:“那拉提”又作“那拉特”(《西域同文治》上说:那拉特达巴,日色照临之谓。雪山深邃,独此峰高峻,得见日色,故名。)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的那拉提草原。落日下的那拉提草原,霞光万丈,炊烟袅袅,牛羊归栏,牧人放歌。那拉提的晚是多么的寂静,多么的凉爽,点点星火洒在草原上,洒落在静静的巩乃斯河中,分不清那是天空,那是河水,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乡。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起床,明媚的阳光沐浴着草原,晶莹的露珠在向我们眨眼,儿在欢唱,牛羊在高歌,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走出了蒙古包,乘车向天鹅湖进发。天鹅湖是巴音布鲁克(巴音布鲁克是蒙古语,意思是:“泉水富饶的地方”,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我国第二大草原。)草原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最大的天鹅保护区。这里生长着大天鹅、疣鼻天鹅、斑头雁等鸟类,是鸟的世界,动物的乐园。汽车在河谷中吃力地走着,身边不时有蒙古族小孩子骑马追逐。快到天鹅湖时,汽车再也无法行走,我们只好骑马前行。我不会骑马,一位蒙古族姑娘就给我选了一匹老马,我俩同骑一匹马上,她用鞭子轻轻地在马屁股上一抽,马儿飞快地向前奔去。我站在一座土包上,霞光映照着九曲十八弯,开都(开都:维吾尔语,弯曲的意思)河就象是在草原上写下了一串串大写的“S”,在这里蜿蜒曲折,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世界地理之迷。天鹅在湖水里嬉戏,似在闲庭漫步,动作是那样的优美,那样的高贵。蒙古姑娘告诉我:天鹅湖长30多公里,宽10多公里,每年4、5月份天鹅来这里繁衍后代,等到天,它们居家南迁。两百多年来,他们的族人就象保护自己生命一样呵护着天鹅,把天鹅当作是神鸟。这里世代生活的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是乾隆时期分封到这里的。明朝年间,这支蒙古族兄弟迁徙到当时还是明朝属地的伏尔加流域,在这里世代生活了140多年,但由于沙皇俄国不断侵略,强征他们参加侵略战争,10年间,有8万多蒙古同胞战死在疆场。1771年1月,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17万蒙古同胞开始踏上回归祖国的东归路,他们同沙俄经过了无数次的战斗,经过7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时,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回到祖国的仅有不到7万人,其余的都死在东归路上。乾隆皇帝被他们的壮举所感动,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了渥巴锡汗,把这片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分封他们。如今,在这里生活的蒙古族兄弟都是他们的后代。每当天鹅脱毛的季节,它们都不能飞翔,这些蒙古族牧民就会轮流看护着这些天鹅,防止盗猎和野兽的侵袭。现在,这里成了我国最大的天鹅保护区,成了天鹅的家园。“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美丽的天鹅湖,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宁静。“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还有那姑娘……”是啊,多么美妙的歌声,唱出了人间天堂的美丽。

三天的旅途结束了,但美丽的景色还依旧留在我的脑海中,我巩乃斯的雪岭云杉,我爱那拉提草原的袅袅炊烟,我爱天鹅湖的神奇魅力……让我们珍爱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这方净土,用我们的心来呵护这块人间天堂吧。

(二)新疆的天山天池

2012年10月中旬,正是深秋时节,我们一行20人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著名湖泊天山天池,由于我们出发早,上山也早,上山的汽车司机还没有上班,我们稍等一会儿,就进山了,经过多道弯路,我们又步行了一段上山的弯路,终于来到天山天池。见到了从小就想看到的真天山天池。天池位于乌鲁木齐东北100公里,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湖区以湖滨云杉环绕,峰辉映,非常壮观,为著名避暑和旅游地。天池有古冰蚀——终碛堰塞湖和山崩、滑坡堰塞湖两说。天池是天山的主要风景区,以高山湖泊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

天池,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秋色迷人,黄草如茵毯,无花可赏,“天山明珠”只是一种盛誉。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天池景区有“大天池北坡游览区”、“大天池游览区”、“十万罗汉涅般木山游览区”、“娘娘庙游览区”和“博格达峰北坡游览区”,每区八景,五区四十景。湖水系高山溶雪汇集而成,水深近百米,清纯怡人。听说每到盛,湖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最为明艳。即使是盛夏天气,湖水的温度也相当低,乘游艇在湖面上行驶,一阵阵凉风吹来,暑气全消,是避暑的好地方。我们来到的时候已经是冰肌玉骨深秋季节,据说国庆期间刚下过雪,所以远处山上已经是白茫茫的雪,山下还是热火朝天,山上穿棉袄,山下穿衬衫,真是山上山下两重天。

我们站在天池西面,在天池的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达5000多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的冰川积雪,早晨的太阳照在雪山上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

天池四周静悄悄的,山腰上,有许多云杉林,云杉形如宝塔,是著名的风景树。深绿的云杉林,挺拔、整齐,很有气势,显示出一种高山风景区特有的景色。清澈湖水,皑皑雪峰和葱茏挺拔的云松林,构成了天池的迷人的景色。

据说天池的四季,都是景色俱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备极赞誉。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令天池赢得“瑶池”美称。七十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佳章。清代,天池周围曾修建过铁瓦寺、娘娘庙等“八大庙”,现已荡然无存。娘娘庙后经人募捐修复供香客使用。天池周围,还有“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展”、“悬泉飞瀑”八大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但我们来时,湖面上还是清清爽爽,碧波荡漾。

天池的景区,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山,东至大东沟。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黄金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牛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瀑别有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

天池以西有老君庙、东岳庙建筑。当年道士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不灭,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平,故该灯又称太平灯。由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尤其在华灯初上之际,远看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其乐无穷。

天池之西南处,有马牙山,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厅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头着毡帽,神态安然。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在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这就是我眼中的天山天池,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