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寓言两则》—万向思维

 寓言两则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童话与寓言

一、相同点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二、不同点

1.篇幅大小

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所以它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字;而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

2.写作对象

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

3.表现重点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4.情节结构

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5.幻想法则

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四大寓言家

伊索·封丹克雷洛夫莱辛

【梭子】

概述

织机上载有纡子并引导纬纱进入梭道的机件。它在传统织机上作间断式往复运动,在圆型织机上作连续圆周运动。中国在战国到汉代之际即已使用梭子。现代一般梭子是用柿木、青冈栎、层压木或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梭子前后壁涂以塑料或贴上硬纸作为保护层。梭腔内常装猪鬃、尼龙丝、毛皮或长毛绒布等,以防止纬纱退解时脱纬。梭尖用中碳钢制成,经热处理获得一定的硬度。梭子后壁与底部的夹角有86.5°、87°、88°、90°等多种。采用锐角是为了提高梭子飞行的稳定性。

梭子的形状和结构还与纡子的结构、补纬的方式和梭子在梭道中的运动性质有关。普通织机(见织造)使用的梭子,纡子插在装有弹簧片的梭芯上,梭芯用底板弹簧支持。自动换梭式织机的梭子梭芯根部有一凸钉,以便与纬管部的凹槽啮合,使纡管上的探针槽对准梭子前壁的探针孔,保证换梭的诱导作用。自动换纡织机的梭子内腔一端装有夹持器,用来夹住纬管底部。换纡时,纬管底部三圈钢针被压入夹持器,纬纱头能自动引入梭子头部的导纱器,空管则从梭子底部脱出。梭子边尖的作用是分开经纱;梭子平头的作用是与皮结接触,以减少其损耗。用于造纸毛毯和麻袋织机的梭子,梭腔内壁呈肋骨状。操作时将空芯纡子用手压入梭腔内,上面用钢皮弹簧覆盖,防止纡子散乱或跳出梭腔。织带机的梭子呈半圆型,底部有齿杆,靠投梭齿轮积极带动。圆型织机的梭子,常呈圆弧形,用电磁等方式传动。

20世纪70年代织机用电子装置检测梭子飞行运动,梭子底部嵌有磁铁,在梭子飞行不正常时发出信号控制织机及时关车。

【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轶事典故

扁鹊扁鹊换心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轻病,就一起请扁鹊治病,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后来二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

扁鹊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