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

【飞蛾】

飞蛾类属于昆虫纲中之鳞翅目。飞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植物提供多种蛾类幼时的食物来源,蛾类的幼虫及成虫也是鸟类、爬虫类、两栖类等食虫性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形成自然界重要的食物链。蛾类可以根据其触角加以区分——没有棒状的端部,而呈丝状或羽毛状。大多数蛾类在夜间活动,色彩较暗淡

形态特征

飞蛾;体小至大形。飞蛾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蛹体多为长椭圆形,棕色或褐色。蝶类的蛹多为浅色,头部和胸部常具突起。蛹体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部分,复眼位于头部两侧,触角基部位于复眼外侧。下唇须两侧为l对下颚外颚叶(喙管),其长短因种类而异。下颚须位于复眼外侧,一般不外露。胸部自背面观分节明显,通常中胸最大。前足位于下颚两侧,中足位于前足外侧,后足通常仅露出末端。

前翅芽在腹面可盖及或超过第4腹节,后翅芽一般被前翅芽覆盖,仅边缘外露。胸部有气门1对,位于前、中胸的背侧面。

腹部10节,通常仅第5、6和7节可以活动,第8~10节常愈合。第l0腹节腹面中央的纵裂缝为肛门,周围常略突起。雄虫第9腹节的中央有1个生殖孔,为一纵裂缝,周围常略突起。双孔类雌虫有两个生殖孔,位于第8和第9腹节中央,前者为交配孔,后者为产卵孔。

在很多种类中,两孔连成l条纵裂缝。据此可鉴别蛹的雌雄。腹部有气门8对,位于第1~8腹节上,但第l腹节的气门被翅芽覆盖,第8腹节气门退化,呈裂缝状。腹部末端向后突出,形成臀棘,上生有钩刺,用以钩住物体或茧等。

生活习性

“残灯一盏野蛾飞。”在晴朗的夏夜,只要到路灯下,总能看到许多美丽的飞蛾,它们纷纷绕着灯儿不停地转啊转,身体撞在灯罩上,电线杆上,翅膀撞破了,也全然不顾。“飞蛾为什么总是绕着路灯打转呢?是它们爱慕光明吗?是路灯下有它们喜欢的食物吗?还是……”带着这许许多多的疑问去找科学老师,老师夸学生肯提问、爱观察,还鼓励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于是邀了科技小组的几个成员,组成了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观察、查阅资料、询问有经验的农民和农科所的专家,一个月下来,得到了丰富的收获。

蛾的生活习性及绕灯飞的原因

蛾属于鳞翅目昆虫,蛾多数在夜间活动,蛾大多是夜行性动物,这说明蛾不是因为爱慕光明而绕灯转。蛾是虹吸式口器,口器特化为吸管,蛾主要靠吸食植物的汁液为食,它们不会到路灯下去捕食小飞虫,人类也排除了蛾因为食物而趋光的可能。

除路灯外,野外的篝火、手电筒光,家中的灯光、烛光及一些其它的亮光也会吸引飞蛾打转。蛾在夜间活动,它在探索飞行道路时,是靠月亮作为“灯塔”的。飞蛾的眼睛是由很多单眼组成的复眼,它在飞行的时候,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当它绕过某个障碍物或是迷失方向的时候,只要转动身体, 找到月光原来投射过来的角度,便能继续摸到前进的方向。

如果在旷野中出现灯火,飞蛾看见灯火就会分辨不清哪个是月亮,哪个是灯火,由于月亮远在天边,灯火近在眼前,飞蛾就会把灯火误认为月亮。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要飞过灯火前面一点,就会觉得灯火射来的角度改变了,——从侧面或者从后面射来,因此便把身体转回来,直到灯火以原来的角度投射到眼里为止。于是飞蛾就会不停地对着灯火转来转去,绕着灯火作螺旋状盘旋,怎么也脱不了身。

【香瓜】

香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肉质,具多室及多种子,和浆果很像,但是这些果实的花托与外果皮愈合,常形成厚厚的外皮,在分类上特别称之为瓜果”,香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形态特征

瓜科植物的果实肉质,具多室及多种子和浆果很像,但是这些果实的花托与外果皮愈合,常形成厚厚的外皮,在分类上特别称之为瓜果”,香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香瓜的果实由五个心皮构成,种子着生于心皮的边缘,属于侧膜胎座,而每个心皮的中央皆有一片由中肋衍生形成的假隔膜。大多肉质果藉由动物的采食来散播种子,而未受动物们青睐的果实就得等瓜熟蒂落、果皮腐烂后,种子才有机会萌发。

香瓜的种子周围裹着一层甜甜的、富含养分的粘液,这层黏液除了引诱鸟儿啄食种子外,也可以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

营养分析

1. 甜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及柠檬酸等,且水分充沛,可消暑清热、生津解渴、除烦;

2. 甜瓜中的转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蛋白质,能帮助肾脏病人吸收营养;

3. 甜瓜蒂中的维生素B能保护肝脏,减轻慢性肝损伤;

4. 现代研究发现,甜瓜子有驱杀蛔虫,丝虫等作用;

5. 甜瓜营养丰富,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