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学会生存”。编排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二是借助这样一次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会生存”这个话题的口语表达训练,激发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思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2.在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办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锻炼学生倾听、应对的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
3.引导学生充分准备,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办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难点:培养学生用列举事实的方法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师:(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一个人在家写作业,突然房门被撬开,进来一个小偷。小明吓得大哭起来,这个小偷把小明关进厨房里,不让他出来,自己开始在家里乱翻起来。
师: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生:类似这样的事情,我在网上也看到过。我还从来没有想过,如果这事儿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处理。
生:要是我啊,我就把厨房里的东西往楼下扔,如果有人听见,就拼命喊“救命”,那个小偷一定会被吓跑的。
生:如果小明的身上有手机,他可以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通知警察或直接拨打110把小偷抓住。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当我们面临一些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以“学会生存”为话题一起来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有代表性的情境,给课堂营造一个紧张的氛围,学生恰恰会在这种氛围中想出许多新奇的解决办法。
(二)围绕生活,交流归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和灾害呢?(学生交流)
生:触电。
生:煤气中毒。
生:地震。
师小结:通过交流,大家知道,我们可能遇到的危险或灾害,一是自然带来的,如,台风、洪水、雷电、泥石流、地震、海啸等;二是人为造成的,如,拐骗、抢劫、丢失、交通事故、用电用气事故等;三是意外伤害,如,溺水、摔倒、迷路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危险和灾害,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为下一步交流做准备。
(三)交流故事,畅谈感悟
师:现在请大家先说一说自己经历的、听到的或了解到的有关学会生存的故事,先在小组内说说。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1.说的同学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重点介绍主人公是如何脱离危险的及从中得到的收获或启示。)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别人讲什么,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保护的办法。听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师:小组内可以共同讨论同一个关于自我保护的故事或方法,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在这一环节重点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表达时的态度及相关的知识。)
师:听了这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老师觉得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危险时都很聪明,而且主人公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令人钦佩,让人赞叹。
师:遇到危险和灾害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发现,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各种危险或灾害,应对不同的危险,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在危险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危险的背后,我们又会真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能加强求生意识,掌握更多求生技能,也许,我们会更好地躲避伤害。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直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是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口语交际。而就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而言,交往与互动即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本教学环节正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自由表达的平台。
(四)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师:通过近一节课的交流,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不同的自卫自救的本领,也了解到了许多与生存相关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与生存相关的重要因素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总结一下吧!
生1:积极乐观。
生2:决不放弃。
生3:沉着冷静。
生4:机智勇敢。
……
(教师将这些关键词或短语写在话题“学会生存”的四周,形成一朵生命之花。)
师:同学们,正是这些重要因素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花,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只要我们多积累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多掌握一些求生的技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慌不乱、冷静应对。只有具备了自我保护的本领,这朵生命之花才能越开越鲜艳!祝愿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设计意图:学会生存不单单是学习一些必备的知识,而是要走进情境,切实地了解遇到危险或突发事件时,应该怎样去面对,怎样去解决。这个环节,以学生交流讨论为主,了解生命的重要,从而更好地学会生存,升华本课主题。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许多有关自我保护的知识及一些求生技能。学生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讲道理,很多学生能融会贯通,高效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