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

习作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地区的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口语交际中也进行了较充分的交流和展示,本次习作就是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最感兴趣、积累最丰富的民风民俗进行写作。其主要内容是围绕民风民俗展开,如,各地不同的饮食、建筑、语言、节日、工艺品等;其训练重点是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准确用词,生动表达。

二、说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即抓住特点介绍民俗,并体会作者的布局谋篇、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完成习作。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所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运用本组课文学过的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

四、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准备习作范例。(2)教学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对口语交际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民风民俗进行整理。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祖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像那首歌中唱到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畅游在这独特的民风民俗中,写下令自己心动的那一页。

设计意图:以歌曲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骄傲之情,带着这样的情绪来酝酿习作。

(二)明确题旨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要求,边读边画边归纳,想一想,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要想写好习作,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写作要点。

(1)内容。

①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②特色服饰: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

③特色饮食:小吃文化、茶文化、待客文化等。

④独特民居:吊脚楼、土造房屋、四合院等。

⑤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剪纸、皮影、蜡染、脸谱、刺绣等。

(2)注意事项。

①特点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②内容具体,描述准确生动。

③用词精准,表达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明确习作要求,使学生在习作时能够抓住要领,语言表达有针对性。

(三)写前准备

1.导语:同学们,下面老师将带领大家游览祖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不同民族的风情。(播放民族风情图片,配歌曲《等你来》)

2.引导学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也可以针对画面内容进行补充。

3.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哪一种民俗最让你感兴趣,请按一定顺序详细地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借助歌曲和图片导入,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习作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四)回顾写法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描写事物的方法?分别是从哪篇课文中学到的?

2.小组归纳,教师板书。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方法多样,有顺序:修辞手法,如,比喻、反问、象征、夸张;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3)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寻找习作技巧,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激活习作灵感,懂得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多种表达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习作。

(五)进行习作

1.你最想写什么?先确定习作题目,再列出写作提纲。

(1)温馨小贴士(课件出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想拟一个什么题目?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③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

(2)学生自主编写提纲,进行简单的修改。

2.按所列提纲,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写。

3.尝试写作:前面我们欣赏和交流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可以说,不一样的习俗,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感受,不同凡响的精彩……下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下这点点滴滴,让这些民俗的独特魅力在我们笔尖流淌吧!(学生动笔写作)

4.教师在巡视中作场外指导。

设计意图:施以人文关怀,开展个性化写作,给学生以细致的指导,以多种方式拓展习作练习,给学生创造写作的平台,让每个学生自由地表达,让习作充满灵性,并富有创意。

六、说教学反思

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媒介作用,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关键性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地交流、讨论、研究、归纳、构想……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情境的渲染,把学生的兴趣点燃,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个性化的写作。此外,“文章不厌百回改”,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让习作评改与赏析活动成为学生心与心的碰撞,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心灵得以有效地交流,情感得以有效地沟通,让学生的习作在自主提升、合作评改中达到最佳。这样的课堂能给学生一片创造的天地,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