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3.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主题展开。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设定为: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四、说教学策略

在教法上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法上学习方法是: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探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怎样种花才能把花种好,花才能开得鲜艳?可是啊,就有这么的一个人,他种树的方法很奇怪也很独特,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桃花心木》,看看到底有什么那么令人奇怪。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个导入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既而对桃花心木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用彩笔给画出来。

2.自学生字词,个别不懂的字和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解决。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3.在课堂上交流自学的成果,老师适时反馈意见。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练习,检查和巩固自学成果。

(三)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出示导读题:

1.种树人是怎么种桃花心木的呢?他的种树方法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板书:不定时、不定量)

2.面对种树人与众不同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

3.种树人是怎样回答作者的疑问的?

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因为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地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因此,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我设计了导读题,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

屏幕上出示句子:“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 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自由读这两段话,合作交流,角色体验:

1)当一当种树人,采访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种桃花心木呢?指导朗读。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说一说,议一议,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借树喻人,感悟生活

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种树和育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2.讨论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频繁转学、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

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朗读第14自然段,熟读成诵。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以“不确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五)总结升华,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桃花心木吗?作者分明是借事喻理啊!

林清玄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让我们感受到,在生活中、不确定的环境中要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你课后模仿作者的写法写2句话:

在不确定中,我们……

在不确定中,我们……

在不确定中,我们……

这样的人生哲理我们不但要念在嘴里,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祝愿我们的同学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茁壮成长。

六、说板书设计

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板书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既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又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

桃花心木

                               种树育人

                         不定时    经受考验

                         不定量    独立自主

                         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