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

首页

2.匆匆

《匆匆》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主题展开的。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该文章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六年级的学生对一些写作手法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知写作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不能生硬灌输,还是以学生的真实的所学为基础,自然灵活地加以引导,从而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真研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匆匆”。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谁的照片?还记得这是几年级的照片吗?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你们?你有什么话要说?

2.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也有过你们同样的感慨,并创作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匆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文章《匆匆》,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

3.简介作者背景。  

(二)自主阅读,理清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划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读中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三)品读感悟,体会“匆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语句深入体会。

2.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第一段。

出示: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思考:“我”为什么会“头涔涔而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溜去”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从中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留恋。

3.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朱自清“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词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

2)仿说。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体会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和文章主题。

2.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3.小练笔:写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六、说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

                       飞逝无痕